银保监局副主席黄洪1月2日透露,《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近日将正式对外公布。意见将推动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发价格适当、责任灵活、服务高效的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以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养老保障多元化,是这一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养老焦虑已非一朝一夕,一方面中国的老年人口达到2.5亿,并且还在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养老金穿底的消息时而传出,各省收支状况不容乐观。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安享晚年?年轻的工薪层退休后的生活如何保障?放诸世界,都是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但由于历史因素和机制原因,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难以应对当下及未来的情况。过去一年里,养老金全国统筹、社保降费率、划转国资等一系列操作频频,但究其根本,还是在现有的养老金大池子中腾挪盘活,空间有限,力度有限。
这一背景下,我国已经在探索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共同承担的三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即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团体养老险等,第三支柱为个人商业养老险。理想状态下,三者互为补充,人们各取所需。
不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央行去年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28.72%的人愿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保障老年时期的开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平均在40%,另外60%则依靠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金替代。而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超过七成,职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分别仅占17%和13%,两者的替代率不足5%和1%。
“有钱的人不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没有钱。”对于当前国内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一语中的。
供需不匹配,两头不讨好。这其中,既有保险企业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产品定位不清的原因,也有缺乏政策杠杆、监管执行细则不到位的缘故。例如,个人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养老保险在积累期的投资收益以及养老金领取等环节的政策还存在不透明、不规范。
因而,要破解商业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政策找准发力点,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进一步拓宽和赋能市场空间,为险企丰富产品,优化服务提供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挥“无形之手”的力量,持续放开市场,保证充分竞争。
实际上,不论是在即将出台的意见中,还是在去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鼓励丰富保险产品和推进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两方面举措均有涉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而言,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