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压在任何一家中小企业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为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广东建立诉求响应平台;海南、宁波、莆田等省市推出复工“防疫险”;山西、辽宁等省积极为企业复工复产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快速提供公证等服务;各地“复工专线”“复工专班”“复工专列”齐心协力为中小企业护航。
深受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在经历一个多月的“严冬”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暖政策、善举措,看到了复工复产的曙光。
抗疫与复工,生命和生计的双重呼唤
疫情蔓延,令我国千城空巷,万村设防。春节早已结束,战“疫”却一刻不能停止,人员隔离、企业停工、交通停运等一系列“硬”措施,在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现金流短缺让餐饮业面临“生死劫”。2月1日,西贝餐饮集团发出微博称,“疫情致西贝2万多名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比起西贝而言,数以百万计的不知名餐饮企业、路边小店,规模更小、现金流更差、抗风险能力更弱。要么是开门无客,各种开支哗哗如流水,要么无权开工、无人用工、无钱动工,社保、薪酬和租金各方面压力山大。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稳,就业才能稳,经济才能稳。如果说防疫关系到生命,那么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则关乎生计。
中央到地方,暖心政策的陆续出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在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转变的情况下,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如何减缓疫情对企业的冲击,特别是纾解中小企业的困难备受关注。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已陆续出台多项帮扶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信系统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出首批37名“复工复产联络员”赴7个省展开工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推出帮助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20条措施,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总结推广地方复工复产经验,构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联合中国政府网在国务院手机客户端开辟专栏,让广大中小企业能够知晓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红利。各级工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复工专线”日夜不歇,广东省工信厅的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开通111个部门账号,平台访问量达28568次,收到企业诉求1730条,已处理1672条。“复工专班”现场办公,广东茂名工信局组建了47人的专班,深入企业走访摸查,简单问题现场解决,痛点问题协调解决。“复工专列”跨越半个中国,杭州工信“调度员”一家家企业联系、一个个员工对接,帮助企业接回千里之外的员工及时复工。
输血加造血,大中小企业的守望相助
2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央企业、大型国企等龙头企业发挥表率作用,提出将优先支持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这些重点行业企业的正常运作,能够带动中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使中小企业加快复苏的步伐。
公用设施部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服务载体在带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供电、供气、电信等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欠费不停电、不停气、不停机。中国电信面向渠道代理商和终端商出台了20条帮扶措施,助力合作伙伴尽快复工复产,恢复经营;华润集团、保利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企业为持有的商场、商业项目减免春节期间部分租金的措施。青岛136家工业园区、双创平台等中小企业服务载体共为6554家企业及经营户减免房租、物业费等11930万元。
中小企业也在千方百计地自强自救。外部“输血”,只能救急一时,自我“造血”,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一些餐饮企业想方设法延续销售,除了借助外卖平台,还充分利用微信群接龙订单等方式拓展客源。盒马与西贝等餐饮企业创造了“共享员工”用工方式,餐饮企业的员工临时去盒马上班,创造了共同抗疫新模式。疫情之下,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往往是那些有技术储备,在细分领域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度过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要通过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多研发特色产品,多创新盈利模式,才能提高竞争力,更好地抵御长期风险。
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克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稳步提高,已达到32.8%。同舟共济,方能共克时艰。在这个携手战疫的特殊时期,各级政府、大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大帮小,以小托大,助力中小企业度过疫情的冲击,必将共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曾娅 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