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零售行业既是抗疫情保民生的主力军,也在“宅经济”崛起中释放新潜能。作为零售行业领军企业,如何看待未来消费趋势?如何把握新风口加快布局?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中央提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国内经济平稳运行。
张近东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央频频部署和政策有力推进,不仅给疫情防控工作注入“强心剂”,也让社会各界对下一步经济恢复及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困难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坚信,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较快回归稳增长的轨道,而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得到释放,出现补偿性恢复。”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众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包括苏宁在内的领军企业纷纷站出来扛起行业自救、提振消费的大旗。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既要积极采取自救措施,也要展开广泛合作,通过抱团取暖渡过难关。”张近东认为,所谓“自救”,就是要立足市场需求,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像苏宁这样的大型服务型企业,坚守岗位保障百姓的生活所需,既是最大的责任也是自救措施。
据了解,苏宁一线服务坚持不打烊,12万门店、运营、技术、客服、物流、售后等一线岗位的人员在岗,为抗疫一线提供及时应援服务,为各地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保障。“特殊时期,为了满足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我们的家乐福、苏宁小店、苏宁菜场等零售终端都在加班加点,保障供应量。”张近东表示。
在行业协同方面,苏宁积极向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苏宁超市推出费用减免、物流支持等八项商户优惠措施;苏宁金融、苏宁科技采取金融扶持、人才共享、科技办公系统和服务资源开放等,助力中小微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和复工复产;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推出免租金硬核政策后,苏宁百货向线下商户开放平台,鼓励品牌商加入苏宁易购线上商城,释放线上消费潜力。
苏宁还联合各大家电、家装、手机品牌打造“命运共同体”,从2月27日起通过24期分期免息刺激市场需求。大促第一天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七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六大银行和苏宁任性付的分期投放量超过2019年“双十一”当天。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勇于担当,积极向社会与行业输出资源与能力,通过高效拉通社会资源,助力经济生产尽快恢复。相信随着更多行业和企业实现大规模外部协同、资源共享,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张近东还表示,“救市”背后更加开放的平台生态,将助推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催热“宅经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到家服务等行业需求暴增。得益于双线融合的智慧零售模式与成熟的物流配送能力,苏宁相关业务规模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线上苏宁超市业务翻倍增长。苏宁全场景零售打造的“一小时生活圈”服务在疫情时期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97%,其中蔬菜订单量同比增长713%。
在张近东看来,近几年来,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增强,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已经为“宅经济”等发展创造了合适的商业环境,包括生鲜、日用品、药物在内的多样化配送到家服务模式基本成熟。此次战“疫”加速了到家服务模式需求在原有品类上的爆发和新品类上的扩展,尤其是从线下品类到线上品类的大范围延伸。此外,对配送模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无接触配送加快普及。
苏宁还利用其全渠道、全场景优势,推出了云导购、云客服、云育儿等各种云服务,为在线办公、在线健身、在线学习等“云生活”提供保障。以直播购物为例,苏宁大数据显示,从2月13日开始,截至2月18日中午,全国共计3280家苏宁易购门店,累计开展34869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1亿,成交达20万单。
“这些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宁近年来坚持推进全场景布局和线上线下融合布局的优势。”张近东说。
张近东认为,挑战中往往蕴含机遇,疫情之下催生的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显示国内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创新活力。垂直领域的生活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形式,或将引领服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
对于未来企业发展,张近东表示,苏宁将持续推进对于双线融合的智慧零售战略的布局,尤其是针对到家服务模式,将在品类、配送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创新。“从市场来看,接下来相关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规模化竞争,其中龙头企业的前瞻性布局优势会得到充分体现。”张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