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关闭集体食堂,鼓励到外就餐”的消息引起热议。3月23日,记者从呼和浩特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处获悉,文件属实,但落实由各单位自行酌量安排。有当地事业单位职工表示,单位食堂今天正常开门。(3月23日新京报)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餐饮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大量餐饮门店关门闭户停止营业,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餐饮企业在营业收入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还需承担多项成本费用支出,不少企业经营面临困境。
为了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复工复产,一些城市纷纷推出刺激餐饮消费政策,最近在全国不少省份,有领导干部还带头“下馆子”,走上街头,通过自费吃饭和购物,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受到民众关注与好评。
呼和浩特政府也不甘落后,发文要求关闭单位食堂、不许在单位吃外卖,尽管具备“传递安全信息,恢复群众信心”的良好初衷,但此举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从行文上看,虽然只是“鼓励到外就餐”,非强制要求,但关闭集体食堂,也不让点外卖,加上红头文件的潜在威力,就有了把人逼着没地儿吃饭,强迫去外面“下馆子”之嫌。
人们还记得,疫情期间,一些企事业单位“高考式吃饭”引发网络热议,单位食堂以安全、可靠的吃饭新姿势,解锁了防疫与复工的两难问号,而一些餐饮店纷纷试水的线上外卖,也多多少少弥补了关闭线下实体店的巨额亏损。需要知道,外卖是近些年来颇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疫情封闭期间,外卖员成为城市暂停状态下最忙碌的人,快递员“紧张哥”还登上了国新办发布会,现在要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却不让点外卖,明显与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更值得注意的是,关闭集体食堂、禁止点外卖的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强调人和权力的作用,忽视法的作用。在哪吃饭、如何吃饭是个人方式,也是公民权益。集体食堂、外卖都是餐饮业态的有效构成,单位食堂、外卖恢复旧日繁忙,本身也是城市复苏的醒目标志。强制民众弃食堂、外卖,下馆子,行政干预之手从公共地带延长到私人空间,有公权力介入之嫌,于法无据。
呼和浩特政府部门要厘清公共权力与个人生活的边界,厘清集体食堂、外卖与刺激餐饮消费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遵循市场规律,消除人治顽疾,依法防控疫情,全面、有效推进复工复产,不要再作出此类明倡导实强制的规定,既“吃力不讨好”难以落实,也贻笑大方。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