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某国:店铺关门歇业,华商太难了”,同样的文章在互联网平台炮制出俄罗斯、葡萄牙、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版本散布、恶意赚取流量,这样的网络账号就该被严打。
当网民吐槽“网上骗流量的文章太多了”时,商家还在各个互联网推广平台上发布招商广告:“教你写文章,不用两个月,一天就能写出600篇。弄好一篇编好的故事,然后剪切、复制、粘贴、替换地名人名,大功告成。”这种肆意妄为的商家恐怕该被严打了。国家网信办日前宣布,将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多国渴望回归中国”,“钟南山:5月疫情将全面爆发”这些虚假新闻都是严打对象。对此,网民留言干脆利落——“该!”,因为恶意营销账号的本质就是“骗”,骗人骗流量。
“骗流量”者良心真的不会痛。发明骗人的形式花式翻新——有的账号为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有的无中生有造热点,引发社会恐慌;有的账号冒用权威人士名义,发布谣言误导公众;有的炮制耸人听闻标题,引发群体焦虑和不安;有的恶意篡改党史国史,鼓吹历史虚无;有的诋毁抹黑英雄烈士,消解主流价值观;有的大打色情“擦边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大搞“黑公关”敲诈勒索,侵害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
为何“骗法”越来越多,还要国家网信办牵头严打?首先,自媒体平台太多,注册简便审核快速,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部分人打起“歪脑筋”发布虚假信息;其次,较小的网络平台方监管不严,为了平台迅速聚集人气,获得知名度,审核自媒体稿件故意“放水”,让虚假内容流出;最后,较大的网络平台内容审核把关主体责任缺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自动审核,稿件数量庞大时,“落网之鱼”也同比大增。
严打部署开始后,网民看到,知名平台已经开始行动带头严打了,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网易、趣头条等网站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平台内网络账号恶意营销问题,集中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严肃处理涉及恶意营销的网络账号。一切严打行动都是为了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更要积极参与,向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主管部门举报问题账号、问题平台。
恶意账号真是嘚瑟不了几天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