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凌晨1点10分,北京簋街胡大饭馆仍需等位。
“前面就一桌了,很快的。”服务员耐心安抚排队的食客。
确实算快了。如果不是疫情,即使在后半夜,要吃到这家饭馆的小龙虾,等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算。
除了胡大,簋街不少灯火通明的餐馆门口,同样人流如梭。既有勾肩搭背的年轻情侣,也有哈着酒气喧哗的中年大叔。餐馆外,卖花的老人,踩着折叠车的代驾,随时等待招呼……
以宵夜著称的簋街,冷清了一个春天后,人气又旺了。
此前两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
簋街的烟火气,不仅餐馆老板期盼已久,而且让远在湖北的农民振奋。
几个月来,潜江虾农陈居茂最期盼的事情之一,就是餐饮业复苏。
在潜江,几乎有一半人,都像陈居茂一样,小龙虾是主要收入来源。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负责人康峻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潜江是湖北的小龙虾养殖重镇,湖北是中国的小龙虾养殖大省。农业农村部《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163.87万吨,其中湖北产量81.24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远远领先排名第二的湖南省。
受疫情影响,今年湖北小龙虾产业受到了哪些冲击?养虾人和卖虾人如何应变?“县长直播带货”网红卖力吆喝,对提振产业有多大作用?这个夏天,小龙虾还能成为国人宵夜的实力担当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封村闭户,养殖户有虾缺人捞
好不容易培育出爪小身大、口感Q弹的优质小龙虾,怎么忍心说扔下就扔下
春节前,陈居茂就囤了10多吨饲料和40多吨菜籽饼。按理说,他的小龙虾不至于断粮。但出于防控需要,每户每3天只允许1个人外出,这位养殖户手中有粮,却无奈不能及时喂到小龙虾嘴里。
陈居茂所在的金星村,分布着大片养虾的池塘。内心焦虑的陈居茂,只要能出门,就跑到塘口去。比起跳动的感染人数,他更关心气温的变化。
到2月底,当地气温一度到20℃。温度升高,小龙虾生长加快,食量也一下大了很多。如果此时投喂没跟上,它们就会吃掉水草,甚至自相残杀。
水草可不能任虾随便吃。养虾先养草,对于小龙虾养殖来说,水草对维系池塘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一旦水草被破坏,水浑了,小龙虾就会病死。
当看到池塘已经有些浑浊,水面上星星点点漂起被小龙虾夹断的水草,陈居茂实在坐不住了,紧急叫来本村的12名工人,从早到晚围着池塘转着圈投喂。
陈居茂和儿子陈龙在村里承包了1800亩池塘,年产小龙虾近80万斤。投喂、管理、起捕、销售等各个环节加起来,需40名工人才能正常运转。
由于封村,外面的工人进不来。于是,好不容易让虾吃饱了,新问题接踵而至:没有人手起虾。
小龙虾越来越密。一旦密度过高,无论怎么投喂,也长不大。
父子俩想了一些办法,例如把虾苗捞出来腾出生长空间;往池塘里投放吃虾的鱼,间接稀释密度……
虾苗捞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就会很快死掉。但今年虾苗暴跌,一度跌到3元一斤,而去年曾卖到40元左右。
这样卖虾苗无疑巨亏。可光投人工、投饲料,却卖不出虾,也亏,而且投的越多亏的越多。有的养殖户绝望了,任由天生天养吧!
陈居茂养了十几年虾,什么季节喂什么料,什么温度养什么草,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好不容易培育出爪小身大、口感Q弹的优质小龙虾,怎么忍心说扔下就扔下。
物流遇阻,经销商亏本分销
只有我们行动起来,让养殖户看到虾能卖掉了,他们才有心思继续养下去
当陈居茂等湖北虾农,连人带虾都出不了村的时候,康峻带着他的收虾队伍进村了。
康峻执掌的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下简称“虾谷”),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坐落在潜江,现有580家商户,辐射全国450余个城市。
往年,他们从大年初三就开始分销虾农送来卖的小龙虾,今年都过完农历正月了,仍门可罗雀。到了2月下旬,村子还没有解封,等虾农上门卖虾已不现实,康峻决定带人下到养殖户的塘口去收虾。为了进村,他们先是层层上报有关情况,又层层获得各种通行许可。
由于当时泡沫箱厂、制冰厂都没复工,康峻带着节前囤下的物品,走村串乡去接小龙虾。
“只有我们行动起来,让养殖户看到虾能卖掉了,他们才有心思继续养下去。”康峻反复强调企业在特殊期间的责任。
2月25日,虾谷终于发出了春节后的第一车小龙虾,共950斤,目的地宁波。康峻每斤虾只提一块钱,但物流成本却高达五六千元。
有些地方只要看到湖北车牌的车,就不让进城,逼得康峻掏钱请收货方所在城市派车来潜江运虾。即便如此,有些地方得知车是从湖北发来的,仍不许其落脚,逼得司机辗转到周边县市卸货。
“虾路”受阻,让虾谷在半个月内赔了200多万元。后来,随着收上来的虾越多,才逐渐摊薄分销成本。
从3月中旬开始,外地工人慢慢回到金星村,陈龙赶紧组织大家捞虾。他告诉记者,任凭虾苗捞出来死掉,他们也要尽力稀释密度,保证小龙虾能够长好长大。
进入4月,随着打包、制冰、加工厂逐渐复工,路也逐渐解封,小龙虾的销售渠道通畅起来,父子俩抓紧时间起虾卖虾。
陈氏父子经营的潜江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往都是直供餐饮企业。在陈居茂看来,小龙虾只有卖给餐馆,才能卖出好价钱。但受疫情影响,餐饮门店迟迟不开,今年只能把虾卖到交易市场,价格自然受到影响。
按照往年的行情,小龙虾5月集中上市,月底价格就跌落谷底。今年的价格能坚挺多久,谁也说不好。不过,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斤收购价普遍降了10元左右。
销售渠道变了,市场行情更加不确定,陈氏父子是咬着牙在卖。
“等不及虾长太大,越早起虾越能卖上价。我们有积累、有技术,先活下来再说。”
尽管行情不比往年,但像陈居茂一样,越来越多的湖北虾农开始重振旗鼓。
3月中旬,虾谷的交易开始有所起色。4月中旬,虾谷单日发货量最高达到了600吨,基本与往年持平。5月1日当天,虾谷发往全国十余个省市的小龙虾共计1000多吨。
电商进村,加工销售模式改变
大型电商平台纷纷派人收购,制成冷冻调味虾后,再通过线上销售
从3月份至今,中国电子商会智慧三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新安,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荆州市监利县,忙着协调当地的小龙虾养殖企业和各个电商平台对接。
监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诗模表示,2019年,监利县小龙虾养殖面积有148万亩,年产量15万吨。在全国养殖小龙虾的县市中,养殖面积和产量都位列第一,但养殖户主要依托传统渠道卖虾。
刚到监利时,王新安发现当地的电商产业基础不发达、生态不完整,养殖户没有这方面经验。大到联络运营公司,小到找包装盒,都要替他们操心。但王新安铁了心要把这件事做成,他本身是荆州人,也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4月,在盒马鲜生负责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徐辉团队,代表阿里巴巴集团,也从杭州赶过来,到潜江、监利、洪湖等几个市县去收购小龙虾。到了5月上旬,已经收购加工了近2000吨。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启动的助农计划,将在今年4月至8月,出资10亿元采购湖北小龙虾,投放到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商超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不止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每日优鲜等大型电商平台,也纷纷派人到湖北收购小龙虾,经过加工制成冷冻调味虾后,再通过线上销售。
徐辉被同事戏称为“品虾师”。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几分钟,他还在潜江一家加工厂里试吃新口味。
盒马鲜生目前推出的“加油小龙虾”,只有麻辣和十三香两种口味,徐辉担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口味追求,正和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发新品,并通过高温、油炸和液氮速冻手段,力图将冷冻调味虾的味道,尽可能还原到餐馆现吃现做的水准。
“通过电商平台卖小龙虾,不仅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还促进小龙虾加工产品多样化。”国家级星火计划淡水螯虾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舒新亚对记者说,“现在网上卖的小龙虾以调味虾居多,还有很多产品类型有待开发。”
徐辉团队去年收购小龙虾时,只找了一家加工厂合作。今年收购量迅速增加,需要五六家加工厂才能消化。
位于荆州的湖北金鲤鱼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小龙虾速冻加工为主业,2019年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总经理王诚表示,今年为了扩大产能,“之前能贷的商业贷款都贷了,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加工企业加大收购力度,能切实帮助虾农消化存塘量、提高小龙虾价格。3月28日,湖北省出台小龙虾收储贷款优惠担保和一次性财政贴息政策,扶持省内收储规模为300吨以上(含)的小龙虾加工保鲜收储企业。
在这一背景下,王诚的企业获得了500万元无抵押贴息贷款。从4月10日开始,这家企业较往年提前收储加工小龙虾,紧急招募培训员工,吸纳就业800多人。
直播带货,“吃”援小龙虾
短短两个多小时,帮销小龙虾10万多只,达到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出口量
除了政策支持,政务网红直播带货,对小龙虾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加直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君、荆州市监利县副县长杨金勇等多人,先后和各电商平台的网络主播连麦直播,帮销小龙虾。
4月13日,在一场名为“粤过千里 吃援鄂货”的直播活动中,吴祖云现场推介清水小龙虾,共吸引180多万网民围观。
稍早前一场名为“为鄂助力”的潜江龙虾专场直播中,潜江市老新镇党委书记何波,坐在小龙虾养殖塘口现场开吃。短短两个多小时,帮销龙虾10万多只,达到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小龙虾出口量。
在镜头前表现更加专业的电视台主持人和网络主播们,更是不甘示弱。在他们的直播间,网友们用真金白银实力表达自己“买光湖北货”“为湖北胖三斤”的强烈意愿。
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知名网络主播李佳琦,搭配成“小朱配琦”组合,在直播时作打油诗卖虾:“凤爪藕带热干面,米酒香菇小龙虾。守住金莲不自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热干面和小龙虾!”这场“比拼”共吸引1.2亿人次在线观看。
4月21日,知名网络主播薇娅和盒马鲜生CEO侯毅共同直播,叫卖盒马鲜生近期赶制的自有品牌“加油小龙虾”。仅用时5秒钟,盒马鲜生的天猫旗舰店内,600万只小龙虾就卖光了。
连春光没想到,网上卖小龙虾竟能如此火爆。他经营的监利县春燕渔业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有2.5万亩小龙虾塘,日产10万斤以上。今年以前,合作社的小龙虾都是卖到批发市场或直供餐饮企业。
至于网上销售,连春光说:“也不是完全没想过,但实在不知道怎么搞。而且就算我们在村子里播起来,谁会来看呢?”
王新安、徐辉等人主动来到监利,手把手教连虾农怎么包装、怎么直播,还免费附送流量,让虾农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仅销量每天能达到大几万斤,更关键的是价格稳定!”尝到电商甜头的连春光,派了两个员工专门学习如何网上卖虾,并建立了名为“虾哒哒”的品牌,想把电商渠道一直做下去。
靠政府官员和央视名嘴的直播带货毕竟不可持续,为了帮助农民学会自己直播卖货,淘宝开启了“村播计划”。该项目负责人朱曦表示,他们将在小龙虾等农产品产地打造“村播学院”,手把手免费教农民零门槛入驻淘宝直播,教农民自己当“网红”,给自家小龙虾代言。
通过接触小龙虾,各类电商企业也发现,小龙虾有热度、有流量,不需要市场教育。
康峻把近期小龙虾的网售销量称为“奇迹”。这让他下决心要把虾谷自营的电商渠道“虾谷360”App做精。接受记者采访时,康峻正在开往成都的火车上。他说,从单个城市销量来看,成都排全国第一。今年他们准备深耕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市场。
小龙虾价格季节波动性强,集中上市时,价格总是跳水。养殖户反映,6钱(30克)以下的中小虾,始终卖不出好价。而通过电商平台网上销售调味小龙虾,无论原料时价如何变动,成品售价在一段时间内都是稳定的。
此外,网售调味小龙虾主要面向家庭,主打经济实惠,选用的原料多为6钱(30克)以下,使得中小虾有了更好的出路。
虾苗价暴跌,倒逼产业升级
比起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舒新亚更看中疫情对小龙虾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今年的市场行情还有待于观察,但虾苗价格暴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有些地区,三四元一斤的价格,降到了历史新低。
舒新亚认为,小龙虾苗种价格暴跌,并不意味着小龙虾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已不再受欢迎。据他了解,今年以来,除湖北外,多个省份仍在新增和扩展小龙虾的养殖面积。
“小龙虾养殖的经济效益相对可观。”他解释说,“尤其是稻田养殖小龙虾,比单纯种稻谷高5到10倍。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小龙虾的生长,养殖户主动停用农药,减少化肥用量;秸秆还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实现生态循环。”
虾苗价格下滑,舒新亚认为并不全是疫情所致,有很大因素是受市场调节影响。
他指出,小龙虾2015年前后成为网红食品,2018世界杯期间还曾“远征”俄罗斯,吸引不少投机者入场哄抬价格,寻求暴利。个别养殖户贪图扩大面积,不重视养殖技术,早在疫情到来之前,就已赔得血本无归。面对疫情,更不敢继续投苗。
“只要尊重科学,精细管理,养出优质大虾,2020年小龙虾后市依旧可期。”比起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舒新亚更看中疫情对小龙虾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连春光认为,虾苗价格下降反而是件好事。“苗种价格过高,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和风险,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很大压力。”
“前些年,小龙虾的价格被炒得过高,让本来平民化的食品,变得难以亲近。作为以小龙虾为主打的餐饮企业,我们也很无奈。”北京胡大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冬说,“疫情让小龙虾产业加速回归理性发展。”
面对疫情,危中取机为最要
小龙虾仍将是国人宵夜的主角,要考虑往后两三年的发展
从1月26日胡大餐饮旗下7家店铺全部宣告停业,到4月15日胡大三分店率先重开堂食,近两个月来,郭冬粗略估计,企业蒙受的损失近2000万元,但他们没有辞退一名员工,重开后也没有涨一分钱。
“现在不考虑挣钱。服务好每个上门的客人,想方设法给他们更好的体验,才能把食客留住。”郭冬告诉记者,堂食重启后的最初半个月,由于大家对疫情尚有顾虑,上座率只有30%。“五一”前夕,伴随着北京下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胡大餐馆几家门店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面对疫情,郭冬认为不能等靠要,而是应该危中取机,比如抄底租下一些心仪的铺面筹备新店,“小龙虾仍将是国人宵夜的主角,我们要考虑往后两三年的发展。”
就连不把小龙虾作为主打的湖北餐馆,也打起了小龙虾的主意。
楚膳红蕃茄是一家传统湖北菜馆,1998年成立至今,在北京已有4家门店。由于餐馆定位中高端,小龙虾虽然一直在菜单上,但不是主打菜。不过最近开始考虑做小龙虾露天夜市,专卖潜江运来的小龙虾。
相关负责人郭海燕对记者说,湖北菜在京城餐饮圈相对小众。最近全国人民援鄂情绪高涨,热干面、小龙虾等湖北特色美食曝光度大增,他们必须抓住机会,迅速调整定位。
在潜江,最著名的小龙虾餐馆之一虾皇,已经支起了夜市排档,人气不输以往。
5月2日,张婷和男朋友从武汉驱车500公里来到潜江,专程去品尝虾皇的小龙虾。“这是武汉解封后我们第一次出城!”张婷言语间难掩激动,“第一站就要来潜江吃虾子!”
张婷网购过冷冻调味小龙虾,也团购过活虾自己烹饪,但总感觉不过瘾。这对情侣到达潜江虾皇总店时,接近晚餐时间,门口已经停满了武汉牌照的小汽车,就餐需要排队叫号。
“就是想来凑这个热闹!”俩人一口气吃了700多块钱。
陈居茂一直是虾皇的供应商。5月前,虾皇上座率始终不高,让他很灰心,现在终于盼回了食客。对于传说中的“疫情后报复消费”,他嘴上虽说不敢期待,却仍在投苗投饲料,保水保草。儿子陈龙告诉记者:“精心把小龙虾养好,这个夏天,我们应该仍有机会。”(记者尹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