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巩义的李女士因一场纠纷入狱,2017年出狱后,本想迎接新生活,却在今年8月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卡里的钱被划走,除此之外还被中国农业银行郑州二七支行起诉。被起诉原因是服刑期间李女士名下突然多出一张信用卡,逾期未还,法院判决她需还贷款两万多元。令李女士愤怒的是,2009年自己仍在狱中服刑,根本没有可能办信用卡。对于李女士反映的问题,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时间久远、正在调查,只能退还李女士卡中被划走的1500元,如果想解冻银行卡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走法律程序。
延伸阅读: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怎么办?
购火车票、飞机票受限;无法按揭买房买车;头顶着“老赖”的帽子……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似乎与遵纪守法的人没有关系。但现在,一些人正在“被老赖”,原因是他们的核心信息,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怎么办?
不知不觉中成为“老赖”,那么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呢?
4000多元的电动车,拍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就能省去1000多元。你拍不拍?
广西南宁的何女士就拍了。结果是,她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被人拿去办理了4万元的贷款。直到接到频频打来的催款电话,何女士才知道此事。
同学要创业,跟你要身份信息,你给不给?
湖南工学院的27名同学就给了。结果是,该学院学生会主席李某,以创业需要资金的名义,骗取27名同学身份信息后,从网贷平台贷款近百万元,用于挥霍。
甚至山东某地一村庄,竟然有80%的村民成为老赖,而几乎全部的村民对此均表示不知情。
一觉醒来被贴上“老赖”的标签,确实够委屈的。实际上,类似的案例在全国还有很多很多。在你眼里看起来,这是一张简单的手持身份证照片,但在不法分子手里,这可是生财的工具。当然,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
这些漏洞不堵上,“被老赖”风险剧增。
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很多都是在苦主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生活中,哪些漏洞会导致信息泄露呢?
1、熟人帮忙
亲朋好友请求帮助,同学之间借身份证,朋友贷款帮忙签字……这些行为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然而这些善举往往为自己挖下了“坑”。
2、身份证遗失
还有些人一时不慎丢了身份证,虽然及时办理了挂失,但挂失是在公安部门的系统内操作的,一些地方工商系统和公安系统并没有联网,造成工商系统无法判断该身份证是否挂失,导致身份信息被盗用,维权很麻烦。
3、不良App收集泄露隐私
如今,不少App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App也成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中消协发布的对10类100款App测评结果显示,42款App对外提供个人信息时,不会征得用户同意,明目张胆向第三方出卖信息,79款App隐私政策存在默认同意和提示阅读等问题。
烟台网警提醒:
(1)个人信息保护好。身份证、户口本、房本等重要证件,千万别随意借给别人使用。
(2)虚拟账号别外泄。个人上网活动记录、电子邮箱、QQ号码、网上购物情况、各种账号密码。
(3)但凡签字要留心。银行对账单、信贷证明、信用卡报告等材料签字证明时,要反复核对是否本人所为。
不小心成为“老赖”,不代表是真正的“老赖”。只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证明,说明情况,就能恢复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