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间,招商银行突然发布《关于调整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的通告》称,于即日起关闭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功能,并于8月11日对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规则和交易系统进行调整。
同时,招行还宣布,该行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即日起停止发售新产品,已发售产品的买卖与到期结算不受影响。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已签约客户产品协议终止。
“考虑到外汇市场风险较大,我行未来将进一步从严限制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若您有个人双向外汇产品持仓余额,请保持关注并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招行公告表示。
招行逐步终止风险交易
可以看出,银行在贵金属和个人外汇交易方面的风险管控正在加强。招行此次一口气发布五个通告,此次调整包括已发售产品的买卖与到期结算不受影响;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已签约客户产品协议终止;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非实盘外汇买卖)新客户签约功能将关闭;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业务和实盘纸黄金纸白银买卖业务的规则和交易系统将进行调整。
“实盘纸黄金纸白银、实盘外汇买卖业务电话银行渠道将关闭,您还是可以通过招行App或者网商银行进行相应业务办理和查询,但只是渠道减少了。”招行客服向记者解释。
实际上,银行更像是准备终止这些服务。以此次调整的“招财金”业务为例,其属于黄金T+D交易的一种,带杠杆。自8月11日后,招行会冻结无持仓的客户账户,自8月23日,有持仓的客户也无法在进行新开仓交易,后续只能卖出平仓。
“考虑到目前贵金属市场的风险比较大,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还有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所以像贵金属、外汇这些市场波动都会比较大,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在显著加强,银行这边会陆续暂停。”招行客服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各家银行后续也会陆续推出相关限制措施的。”招行客服表示。
银行相继收紧风声
近一个月内,这已是第二家调整贵金属和个人外汇交易业务的银行。7月16日,工商银行也发布《关于调整账户外汇业务的通告》指出,将于8月15日对账户外汇业务规则和交易系统进行调整,本次接受调整的账户外汇是指工商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采取只计份额、不支取实际外汇的方式,以人民币买卖多种外汇的交易产品。
工行对交易规则进行了修订,包括账户外汇产品的风险级别调整为第5级(R5),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要求调整为进取型(C5)等,对于持仓份额为零、连续一定期限未进行任何交易、不满足本产品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准入标准等,将关闭其账户外汇业务功能。
此外,工行还提高了部分外汇业务的交易起点。8月15日起,账户日元的单笔交易起点数量为1万日元,交易最小递增单位为100日元;账户挪威克朗、账户瑞典克朗的单笔交易起点数量为1000单位外币,交易最小递增单位为10单位外币。
提及原因,工行也表示是为了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而在更早之前,为规避风险,6月底,平安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对上金所代理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进行调整,包括提高个人客户合约保证金比例、下调持仓上限,并对近三个月无持仓无交易无欠款的客户交易账户办理清算注销,并解除协议。
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分析认为,调整此类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投资者提示潜在风险。尤其是个人外汇期权衍生品具有较高风险特性,银行收紧相关业务,除了有助于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之外,也有助于防范潜在纠纷和监管问责风险,维护银行自身市场声誉。
还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是“原油宝”的后续余波,各家银行或将不对个人开放交易类的业务,因为贵金属、外汇市场的高风险可能导致散户亏损,与银行的角色定位有所背离。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告诉记者,各行此举是从源头上规避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贵金属市场波动频繁,而银行业机构作为金融机构中网点最多、覆盖人群最广的普惠型机构,其主要客群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低于长期从事衍生品交易的专门投资者,如果投资者确有投资需求,可以考虑其他非银渠道从事交易。”
苏筱芮表示,投资者即便不能交易,也需理性看待银行业机构的相关举措,其目的还是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贵金属市场本质还是专门市场、小众市场,与银行业普惠的性质存在根本区别,采取的是专门化的发展路径,待行情波动程度趋缓后,银行再重启较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