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丰收,收购政策受关注
寒露已过,秋雨连绵,各地正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加快水稻收割。
滁州市南谯区,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 “区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今年稻谷普遍丰收,预计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预计总产量21.6万吨,商品粮在15万吨左右。 ”南谯区发改委粮食仓储科科长张良顺介绍,今年不仅增产,而且稻谷质量明显好于上年,从抽取样品检测来看,达到三等质量标准的稻谷占90%以上。
产量高、品质好。随着新稻即将集中上市,中晚稻托市收购能否启动,成为广大种粮大户关心的话题。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秋粮收购政策。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万士其介绍,目前我省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在128—130元/百斤左右,接近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的粳稻还没上市,目前市场价格在135元/百斤左右。由于市场供应保持宽松,新稻谷大量上市后,市场价格易跌难涨,大概率平开走低,托市启动的可能性很大。
安徽大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强认为,去年水稻市场价格坚挺,超过预期。加上今年中晚稻预计丰收,因此市场普遍预计托市将会启动。
何时启动?万士其表示,在2021年10月10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当我省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安徽分公司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发行安徽省分行、省农业农村厅、省价监局等五部门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后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当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及时停止预案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
国家规定,2021年产的中晚籼稻、粳稻 (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百斤128元、130元,中晚籼稻每百斤较去年上调1元,粳稻保持去年水平不变。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中晚稻为今年生产且符合国标三等及以上质量标准,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执行托市收购的中晚稻,应为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四等、五等的不列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
全省已落实200亿元收购资金,现有空仓容620亿斤
秋粮收购,资金和仓容问题是关键。
据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金雷介绍,目前已备足收购资金200亿元,完全能够保障我省秋粮收购资金需要;参与秋粮收购的176户贷款企业评级工作已基本完成,核定粮食购销储贷款额度120亿元,切实做到“钱等粮”。
金雷表示,针对政策性粮油贷款业务,简化办贷流程,开辟绿色快捷通道,采取“一次审批、分次发放”的方式,将贷款足额审批到位,全力保障托市收购和储备轮换资金供应,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保持网银和银企直联系统7×24小时畅通,满足收购旺季企业收购资金的支付需求。
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周宗柱表示,收购期间,将督导收储库点在显著位置张贴关于防止向售粮农民“打白条”的公告,提醒售粮农民及时查收核对售粮款,严防拖欠农民售粮款问题发生。所有售粮款由中储粮直属企业通过政策性粮食 “一卡通”系统直接支付给售粮人。
据张良顺介绍,目前南谯区可投入稻谷收购的空仓容25万吨,近期正在出库,收购期间可出库腾仓10万吨,今年可参与稻谷收购全部空仓容为35万吨,完全能够满足秋粮收购需求。
据了解,截至9月底全省可用空仓容620亿斤,其中高大平房仓512亿斤,完全可以满足今年秋粮收购的需要。 “各地按照预案规定条件,履行收储库点申报审核审批程序,目前第一批库点已经上报,正在审核。 ”周宗柱说。
加强各项为农服务,突出市场化收购主渠道作用
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我省一季稻受8月份长时间低温寡照影响,生育进程后延,成熟收割期推迟,主体收割期将集中在10月上中旬,预计收获完成期在11月中下旬。平均亩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数呈现“三增一平”态势。
双季晚稻大部分已进入灌浆结实阶段,部分处于腊熟期,生育进程总体较去年提前5天至7天,主体收割期在10月底。
由于今年天气有利,我省双季晚稻较去年增产趋势明显。如后期我省无恶劣天气发生,全省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根据相关部门摸底调查情况,初步预测今年我省中晚稻产量、商品量、收购量分别为310亿斤、212亿斤、153亿斤。 ”万士其介绍。
在做好托市收购启动的各项准备同时,我省还将精心抓好市场化收购。
万士其表示,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今后最低收购价政策将逐步凸显政策兜底功能,市场化收购将成为主渠道。如果今年不需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除了各级储备粮轮入收购外,新稻上市后主要依靠多元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收购。
为此,我省将会积极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粮食部门将会同农发行安徽省分行、省财政厅等部门,搭建市场化收购资金筹措平台。继续发挥省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作用,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筹措收购资金。督促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摈弃“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市场化收购。引导收储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对接,提升闲置仓容利用效率,也为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提供便利。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巩固拓展粮食产销合作渠道,为我省企业代收代储外省(市)政府储备粮牵线搭桥。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农服务。在南谯区,部分企业前期已经和一些米厂达成初步协议,实行代收代储或租仓收购。且区域内米厂和种粮大户签订优质稻订单2万吨,部分有实力的粮食经纪人也会积极入市收购,确保区域内粮食应收尽收,不出现“卖粮难”现象。“目前人员培训、一卡通系统检测、机械购置维修、计量器具检定等全部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磅收购。 ”张良顺表示。
据了解,收购中我省将开展预约预检收购,尽量减少售粮排队时间,避免出现“卖粮难”、排长队现象。强化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促进粮食提质进等,帮助农民减损增收。(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