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韩婕) 2022年亚金协产融委换届大会暨产业金融年度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陈克文在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全球经济梯度复苏的过程中,亚洲正在摆脱疫情影响并率先走向经济复苏,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活力、潜力和韧性,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力量。陈克文认为,这既离不开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内生动力,也离不开资金要素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更离不开实体产业与资金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
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的背景下,陈克文建议,亚金协要从提升产融合作的协同性、可得性、可持续性以及安全性四个方面出发,继续秉承“联通合作、共治共享”的宗旨,进一步扩大会员基础,发展好各项业务,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提升金融对产业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技术、产业实体跨界交流合作,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推动金融、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协同发展,通过推动金融规则标准建设的跨境协调,构建绿色产业生态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亚金协产融委第一届主任章更生也表示,面对当前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尤其需要坚持产融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发挥金融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极大地便利、加速了金融服务创新,但在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吴国舫看来,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过程中也出现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在局部领域甚至呈现出空心化、自循环的特征,不但没有服务实体经济,反而形成金融风险殃及实体经济”。为此,吴国舫建议,金融行业应时刻保持警觉,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始终保持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做实产融结合、避免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资金融通拓宽广度和深度,通过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实现产融共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表示,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复杂性明显上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重构,全球产业竞争版图深刻调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和断点日益凸显,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成现实冲击和潜在威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势在必行。对于如何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付保宗建议可以从激发自主创新内生动能、加速产品质量品质革命、加强产业基础配套支撑、优化能源资源供给体系、畅通国际国内循环流通五个角度出发。
对于如何理解产业金融,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在会上指出,考虑到产业金融的本质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因此,在当前国有资产总额庞大,但资本证券化率、资产利润率较低的背景下,刘锋建议,可以通过明晰资产的产权归属、实行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制,以及进一步提升资产证券化规模等手段实现产业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在论坛上表示,各国经济复苏政策为供应链转型带来更多资金,供应链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建议亚金协要致力于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新模式,提升会员金融机构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运行的可持续性,要充分发挥亚金协的国际金融组织平台作用,增加成员金融机构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协作,推动区域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维护区域产业链稳定、经济共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同时发布《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重大冲击背景下,亚洲产业链快速崛起,带动全球产业链从“亚太-欧非”两极模式逐步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逐步成长为亚洲产业链的枢纽,并与北美和欧洲产业链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
考虑到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固发展还需要产业界和金融界不断深化合作,《报告》表示,提升产融合作质效可以通过宏观政策刺激市场主体采取正确行动,持续探索创新,为产业、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环贡献智慧,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