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9992.HK)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
截至12月31日,泡泡玛特全年营收同比增长78.7%达44.9亿元,而此前其营收增速一度超过225%,公司整体毛利率由上年的63.4%下滑至61.4%;净利润同比大涨63.3%至8.55亿元。
不过,增长的业绩并没有得到二级市场的认可。今日盘中,泡泡玛特股价“跳水”,跌幅一度近9%。截至3月28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31港元/股,单日跌幅达6.06%。
目前市值434亿港元的泡泡玛特,已较上市初跌去千亿港元。在社交投资平台,泡泡玛特的投资价值仍存在不少争议,一名投资者感慨“泡泡玛特真成泡泡”的同时,另一名投资者则直言:“喝普通白酒的永远理解不了喝茅台的。”
Molly仍是吸金之首,高端系列产品千元起
过去一年,泡泡玛特品牌产品收入占比88.6%,达39.78亿元;外采及代销收入占比9.9%达4.43亿元;其他收入6997万元。
具体来看,2021年Molly、SKULLPANDA、Dimoo等泡泡玛特自有IP产品已成为公司收入支柱,从上一年的9.80亿元大涨164%至25.8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39%增至57.6%。
Molly吸金能力仍然是泡泡玛特IP之首,SKULLPANDA、Dimoo紧随其后,三者收入分别是7.05亿元、5.95亿元和5.67亿元,三大IP共为泡泡玛特贡献了41.6%的收入,这也是公司仅有的三个收入超过5亿元的IP。其中,SKULLPANDA仅上市一年时间就收入大涨1424%,收入占比超越了元老级IP Dimoo。另外,小甜豆IP收入也同比增长458.1%至1.62亿元,另一新品小野首个系列就收入5220万元。
财报显示,2021年6月推出的高端潮玩产品线,被消费者俗称大娃的“MEGA珍藏系列”,不仅在价格上创下泡泡玛特产品的新高,同时也贡献了1.8亿元的收入。目前,在京东平台上,“MEGA珍藏系列”的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图片来源:京东商城截图
渠道方面,2021年,泡泡玛特在内地新开业106家线下门店,门店数量从2020年末的187家增至2021年末的288家,新开业510台机器人商店,从2020年末的1351台增至2021年末的1861台。
尽管线下新店不断增加,零售店渠道收入占比却由上一年的39.9%下滑至37.3%,而线上渠道收入则由上一年的9.52亿元增长至18.79亿元,增长率高达97%,收入占比41.8%,成为泡泡玛特第一大渠道。其中,泡泡玛特抽盒机渠道收入同比增长92.6%至8.98亿元,天猫旗舰店收入同比增长47.4%至5.99亿元,京东旗舰店同比增长296%至1.42亿元,其他线上渠道同比增长453.1至2.39亿元。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销售成本由2020年的9.19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7.32亿元,同比增长88.4%。“销售费用的居高不下,是因为获客成本越来越贵,人工也变贵了。”赢来资本消费项目负责人安琪告诉时代财经。
由于成本高企,报告期内泡泡玛特品牌产品(不含外采及代销、其他)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71.2%下滑到2021年的64.7%。经营溢利率也由上年的28.6%下滑至2021年的25.6%,净利润率从20.8%下滑至19.02%。
“线上大平台虽然有天然的搜索量,但即使这样,新用户获取成本也在在持续走高。”安琪认为,泡泡玛特的利润进一步下降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疯狂涨价、盲盒套餐,泡泡玛特争议不断
伴随着泡泡玛特业绩增长的争议,还有产品涨价、商品瑕疵、盲盒消费以及二手炒卖。
去年4月,泡泡玛特新品SKULLPANDA和一禅小和尚等新系列发售,盲盒价格从59元涨至69元就引发大众热议。5月份泡泡玛特发售的娃娃装侵蚀系列单盒涨价到79元,10月份发售的魔力卡卡系列单盒涨到89元。
盲盒产品单价的连续上调,让消费者有些难以接受,他们同时也在抱怨泡泡玛特的品控和售后并没有得到提升。有玩家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买了一盒泡泡玛特,12个娃10个有瑕疵;还有人购买到瑕疵款却无法退货的情况。
泡泡玛特对涨价的解释是,由于产品工艺愈发复杂,提高产品工艺质量,以及2021年原材料成本上涨所导致;瑕疵品变多也是因为销量增加。
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宣布“退坑”泡泡玛特的玩家也不少,“涨价现象普遍,但是质量却没有上去。”“生产一个娃要多少钱呢,如果连售后都赚不到玩家的好感,退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有这个钱,吃两餐不香吗?”
财报显示,2021年泡泡玛特的会员数虽有显著增长,复购率却在下降。目前,泡泡玛特注册会员达1958万人,其中新增注册会员1218万人,全年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2%,会员复购率56.5%,而2019年这一比率是58%。
此外,今年1月,肯德基和泡泡玛特联名推出99元的Dimoo盲盒套餐,其中,包含6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盲盒,但隐藏款出现概率仅为1:72。套餐上架后,立马就售卖一空,甚至有消费者出为凑齐盲盒,一次性花费上万元。盲盒套餐诱发的非理性消费和资源浪费遭到了消费者、甚至官方的批评,3·15后,泡泡玛特也宣布暂停与食品企业的定制盲盒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手平台,部分限量款的泡泡玛特娃娃也被炒至高价。尽管泡泡玛特方面曾表示“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潮玩的二手市场。”但在潮流网购社区,一款“MEGA珍藏系列”的娃娃就被炒至近37000元,也仍有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一款和日本潮玩设计师大久保联名的娃娃则被炒至近10万元。
图片来源:得物平台截图
虽然泡泡玛特是通过盲盒成功打开了大众潮玩市场的大门,但其一直拒绝称自己为“盲盒第一股”,而是将自己定义为“潮玩第一股”。不过,随着“盲盒经济”被点名,由此引发的过度消费、产品质量问题等争议也令曾估值千亿港元的泡泡玛特股价“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