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12日电(记者胡洁菲)上海新一轮疫情以来,多家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均表示,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人员隔离导致一线生产车间工人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物流不畅导致产品和原料运输、交易等遇到阻碍。对此,不少企业表示,呼吁尽可能畅通物流渠道,同时企业自身也正通过加强数字化转型和人员系统化统筹,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
对此,艾兰得健康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夏旭东指出,艾兰得所属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补充剂行业80%以上的原辅料都在中国,因此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不断加重,但由于物流不畅等原因,此次疫情对企业的供应链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夏旭东指出,艾兰得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公司与下游客户保持数据后台的高度对接,比较准确地掌握海外零售端的需求变化,由此针对后端销售、订单进行合理预测,“在长三角有一定疫情苗头的时候,艾兰得就相应提高了一部分库存水平,由此来相对合理应对目前的状况。”
此外,艾兰得还搭建了一套涵盖全部产品品类、原辅料和全球客户名单的智能系统,借助大数据计算来确定相关的生产和安排进度。
“常态下,艾兰得大部分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到货的准确率能达到95%以上,当前虽然有所波动,但我们通过智能系统,将疫情对排产、生产带来的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夏旭东说,基于这一排产系统,艾兰得还搭建了“配菜制”的模块化生产模式,确保30%以上的员工可多岗位工作,生产也可以模块化调整,有效应对疫情的影响。
钢铁工业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冶宝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冶宝钢于3月初就实行厂区人员封闭管理,并从广东湛江跨地区拉动18名行车工增援上海,在24小时内快速集结设备检修、生产协力、行车运维等管理和操作人员260人,组建复产专班。
如今,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冶宝钢组织近4600名员工坚守生产一线,将生产作业岗位由“四班二运转”调整为“二班二运转”,制定“划小单元、避免交叉”策略,实现作业人员行动轨迹固定化、作业区域封闭化、现场作业标准化,为宝钢生产保驾护航。
据悉,3月以来,中冶宝钢各生产单元、各工序满负荷生产、精细化运行,创下炼钢单日147炉的高产纪录,全天候保证宝钢全厂物流,日驳运钢卷1.8万余吨;由850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检修专班全程保驾炼钢设备稳定运行。
优脍国际集团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拓展高级副总裁张桂华说,公司的主营产品是植物肉,属于生鲜品类,在上海、北京建设了大型的产品仓,同时在山东、江苏、福建和浙江等地设有代工厂。当前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运输;同时,在上海,由于居民大多封控在家,产品需求受到一定的影响。
张桂华介绍,为了应对这一影响,当前,优脍国际在上海正加强线上零售和社群运营,通过社区团购、第三方“跑腿”等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推动需求复苏,据介绍,该项举措实施以来,上海地区的产品销售额较本轮疫情初期已经实现了约5倍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正在考虑,在更多城市布局产品仓,以应对物流供应上可能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