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随着河南公布首批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正加速布局。这些“成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特点?在河南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会迎来哪些发展?记者对此进行梳理采访。
产业集群出“CP”,形成完整产业链
梳理名单可以发现,15个产业集群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网络等领域。作为首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仅意味着这是省内相应领域的“最强配置”,还印证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郑煤 资料图片 邱琦/摄)
拿郑州的两个产业集群来说,比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中郑煤机、中铁装备为行业龙头、世界领先,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拥有1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上汽、海马、东风日产、宇通4家整车厂,6家专用车厂以及近300家配套零件企业。根据建设方案,“十四五”期间这两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将进入“千亿级俱乐部”。
巨大的规模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更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不仅是单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不同的产业集群之间,还可以找到最佳“CP”,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到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再到鹤壁市电子核心产业集群,这个名单展示着河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潜力:可以制造整车,也可以生产动力电池和配套设备,加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秀表现,这意味着在省内可以形成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的闭环。
“对于产业来说,它的发展不能光看规模,更要看发展水平。”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博看来,这种科学的结构,使得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协同发展反垄断,优势互补需错位
从大到强,产业集群需要的正是1+1>2的效应。
“在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不能过于强大和单一,否则企业和产业就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尤其是在环境复杂的当下,完全靠龙头企业不是产业最有效的发展方式。”袁博注意到,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都有几个龙头企业共同带动发展,这就预防了上述情况。
并非所有的积聚都会产生正面的效果。在一些地方产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两家或以上同行业龙头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资源,造成两败俱伤或者不必要的内耗,而产业集群拥有了科学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
(中陆重工 资料图片 邱琦/摄)
袁博告诉记者,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决定其必须由龙头企业带动,另一方面不同的龙头企业涉及的领域要避免同质化,彼此之间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更多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不要垄断市场,有几家寡头,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相应企业,这样是比较理想和科学的产业链集群。”他说。
同时在良性的协同合作环境下,企业也可以更好地根据市场转型,比如郑煤机转型做汽车零部件,森源电气转型做新能源整车和充电设施,华兰生物加大对疫苗的研发力度等,既符合市场趋势,也将为优化配置作出贡献。
链式集群要完善,追求形成新格局
从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实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零”的突破,河南正加速布局全产业链。
201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郑州信息技术服务和下一代信息网络、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许昌节能环保4个集群入选。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河南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比201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国家实验室 郑州机械研究所 资料图片 沈翔/摄)
不过和国内同领域相比较,河南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存在着产业链竞争力偏弱、后续项目储备不足的劣势。针对脱链出局的风险,河南也下定决心弥补。除了此次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动态调整”原则,河南省人民政府也在不久前的《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链式集群要“形成新格局”。其中包括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培育引进100家引领型企业,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10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一批体量大、带动性强、有助于实现全产业链的行业巨头项目正在路上。
对接国家战略后,或将迎来新机遇
从首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布来看,分布在13个地市,开封、漯河、信阳、驻马店、安阳5地没有入围,整体存在北强南弱的情况。未来,其他地市是否有机会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大部队”中?
近期,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信阳、漯河、驻马店等地调研时,均对此有所提及。他在信阳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在漯河提出“把做强主导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驻马店提出“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上有新作为”。由此可见,未来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或将更加均衡。
(生物医药 资料图片 沈翔/摄)
此外,从2022年2月16日河南印发《“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通知》来看,强调要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区的战略合作,推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加强毗邻地区省际合作,这是为河南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之举。
这一系列战略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区域合作的格局,或将为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带来新的可能。对于此,或许同为中部六省之一的安徽能够给予参照。
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安徽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5.5%,远超河南的24%,这与其相关产业基础有关,也与长三角的辐射带动相连。2019年12月安徽被纳入长三角规划,“十三五”期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7.3%。
同为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优势的河南,如何通过自强与开放双管齐放,实现“存量”变成“增量”,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