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合肥7月29日电(记者王菲)显示产业是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的显示产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产业链重构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迭代,以柔性显示为代表的革新性显示技术成为重塑行业竞争版图的新变量,显示产业迎来“新赛点”。我国显示产业如何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把握“超车”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创新版图加速重构,显示产业迎来“新赛点”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说,近几年,中国的显示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拉动了本土产业链的发展,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长江沿岸、成渝等地区形成了多个显示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加快变革的背景下,显示产业迎来“新赛点”。据显示领域第三方机构DSCC预测,从2022年到2026年,全球柔性折叠和柔性卷曲面板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26%和136%。
由于中国在LCD液晶显示领域市场份额的上升带来的竞争压力,韩国、日本等传统显示产业强国在退出LCD液晶显示领域的同时,加速布局OLED等新型显示产业赛道,并借此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
OLED柔性显示具有可弯曲、更轻薄、低能耗等特性,使其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以及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的融合应用具备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以OLED为代表的柔性显示产业成为中、韩、日等国的竞争热点。
梁新清说,目前韩国的面板年出货量已从原来8000多万平方米减至4000多万平方米,年营收395亿美元;中国的年出货量为1.3亿平方米,年营收仅为427亿美元。韩国面板生产单位效益更高,因为附加值高的OLED产品占比高于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不同,在OLED新赛道上,我国在技术发展初期,依托自主创新和产学研成果产业转化机制,实现了柔性显示的关键技术可控和产业化发展。
作为我国柔性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维信诺先后在江苏昆山、河北固安、广东广州、安徽合肥建立了三条AMOLED大规模屏体生产线、两条AMOLED模组生产线和一条PMOLED屏体大规模生产线。其中,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是维信诺在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全柔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为30K/月,总投资400多亿元,目前已实现量产交付。
京东方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介绍,面对新赛道的产业竞争,京东方加大了对大尺寸打印OLED、MLED、8K超高清、BD Cell等前沿显示技术的研发。目前京东方在成都和重庆都布局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确立了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系统融合发展的“1+4+N”航母事业群。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中心总经理杨淑娟介绍,在OLED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目前韩国三星、LG位居前列,国内的京东方、维信诺紧随其后,形成中韩“两强”格局。中国企业在OLED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已呈现与全球头部企业“并驾齐驱”的态势。国际竞争正处于“赛点”,就看谁能先抢占产业制高点。
“资源分散、配套不全、协同不足”瓶颈凸显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全球OLED产业处于技术不断创新和产业持续投入阶段,产业竞赛仍在加剧。在面向未来的显示产业“新赛道”上,需警惕资源分散、配套不全、协同不足等瓶颈制约我国显示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OLED材料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白皮书》显示,虽然我国OLED面板制造业规模不断增长,但从市场情况来看,作为OLED产业的上游,利润率高、附加值大的配套材料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
梁新清说,进入AMOLED区间以后,这几年韩国设备配套率非常高。国内企业采购的相关配套设备中,韩国占比将近50%。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强表示,我国OLED产业链上游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仍在提升过程中,需要产业链中游的面板企业通过规模投资,来推动产品技术的提升和成本降低,但是投资周期长且投资额巨大,市场化投资人很难参与长周期的产业投资。
“近年来我们在新材料创新研发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一个新的材料体系的产业落地,要冒很多风险,但是如果我们还是仿照国外的风险小的器件,核心专利就不可能产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彭俊彪说。
受访企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手机企业已占据全球市场最大的份额,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尚未对我国OLED产业形成联动效应。由于三星的先发优势导致的合作惯性,小米、OPPO、VIVO等头部手机企业对三星屏幕仍有较大依赖,国内厂家对国产OLED的信心有待提升。
强化协同创新,夯实OLED产业竞争优势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在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凸显。应抓住机遇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和迭代升级。
彭俊彪等人建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支持具备自主创新基因的 OLED 龙头企业牵头,通过合作开发等模式,围绕新型显示技术进行上游关键技术整合,加快装备、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形成产业集聚,突破供应链制约,形成整体配套能力。同时,联动我国全球规模最大的下游电子消费市场,在关键创新技术专利与标准上协同终端客户进行卡位与布局,打造具备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长板”产业。
受访企业界人士认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显示产业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液晶显示领域,需要抓住市场需求实现更多的产品创新。在OLED柔性显示领域,一方面要攻克柔性技术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厂商在工艺、产业配套化等领域的发展。
张德强、李宾等人认为,显示产业目前已形成良好的政企合作模式,规避了很多产业发展中政府粗放投资和企业良莠不齐的问题,建议继续发挥政府主导大基金等投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与活力。
多位受访者建议,弘扬产业自主创新精神,推广业内龙头企业产学研自主创新模式,激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国产OLED显示器件的使用,加强国产显示屏幕替代,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民族显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