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作为太极集团旗下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款解暑中成药被广泛熟知,但8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监局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39号)》中显示,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批号:2021013,2021046)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
(相关资料图)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8月30日晚间,太极集团发布公告对此回应称:已召回未销售部分。不过,这不是太极集团第一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此外,作为一家营收超百亿的企业,研发费用偏低,与销售费用失衡一直是业内普遍的担忧。
老字号产品质量频频出现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太极集团主要从事中成药、西药、保健用品加工、销售,医疗包装制品加工,医疗器械销售等,其主要产品为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等中药产品。
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太极集团旗下销售超10亿的核心产品,太极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藿香正气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79%,占当期该公司45.49亿元医药工业总收入的21.9%。
有趣的是,日前网络上曾刮起过“藿香正气冰中式”风潮,即将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水等加入有冰块的水中饮用,甚至有人直接将藿香正气液加入冰美式咖啡,想要将咖啡与藿香正气液的味道中和同时达到“醒脑”与“清热”的作用,引发安全用药争议。
对此,多位医学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藿香正气液属于非处方药品,用于疾病治疗,不能作为饮品日常服用。
而此次出现质量问题的藿香正气水常常被与藿香正气口服液相混淆,不过,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有乙醇。藿香正气水其制法是将药材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后进行过滤,合并过滤液、混匀。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制法是将药材加60%乙醇加热提取,然后将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热除去,只保留水溶液。
对于此次藿香正气水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解释,在检测中,甲醇量反映的是酒剂或酊剂等含乙醇制剂中可能由乙醇带来的甲醇的含量。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张旭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一般在食品中,可能会有酒精饮品掺假的情况,就是指用甲醇(工业酒精)代替乙醇,导致食品中毒。(含酒精药品甲醇量不合规定)这种情况可能是涉及酒精掺假,或者是酒精的提纯工艺不完善,其中含有少量甲醇,具体要看检测结果来判断。
公开资料显示,甲醇与乙醇(饮用酒)有非常相似的气味,但不同于乙醇,甲醇毒性大,不可以饮用。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对于此次事件,太极集团于8月30日公告致歉:本着对消费者尽责的原则,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已按程序全部召回。公司就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真诚致歉。此外,太极集团表态将认真整改,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不过,这不是太极集团第一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7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抽查检验信息显示,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2020年7月,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2020年第七期(总第五十八期)药品抽查检验信息通告”显示,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的2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
再往前追溯,2016年,其旗下“小儿咳喘灵颗粒”被抽检后被认定为劣药;同年橘红丸再被检出较高硫磺含量;2017年“龙胆泻肝片”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2020年“通宣理肺丸”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
单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销售费用失衡
对于此次甲醇检测不合规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太极集团表示,目前藿香正气水在公司及下属企业中,只有南充制药生产销售,2021年度,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销售收入为665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0.05%;本次事件涉及产品销售收入约2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极小,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事实上,相对于销量较小的藿香正气水,太极集团旗下藿香正气类相关产品还有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丸等。中康CHIS开思系统数据显示,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在2021年市场占有率高达58%,尤其是在零售渠道合计占比更是高达92%。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太极集团拳头产品。
太极集团曾经对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定过十年战略规划,即2018年国内销售达到20亿元,2021年达到50亿元,2027年销售达到100亿元。
不过,近年来藿香正气口服液的销售额并未达成其“百亿单品”的愿景。2017年,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达到13.5亿元顶峰后开始下滑。2019年-2021年,该单品销售额分别为,6亿元,6.89亿元和9.20亿元。
除了单品销售不达预期,对于一家营收超百亿的企业,研发费用偏低,与销售费用失衡一直是业内普遍的担忧。
从研发投入来看,太极集团研发投入支出占比一直偏低。财报显示,2017年-2021年五年间,太极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356.68万元、4208.24万元、6717.49万元、9650.87万元和1.03亿元,研发费用率均未超过1%。
与研发费用形成对比的是快速增长的销售费用。2017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销售费用分别为19.08亿元、28.94亿元、37.51亿元、37.01亿元和42.15亿元,5年累计164.69亿元。
高额的销售费用并未给太极集团带来净利润的增长。年报显示,2017年-2021年五年间,太极集团营收从87.35亿元增长到了121.49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仅2017年为正,分别为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5.56亿元、-6.97亿。
根据近日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1.85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61.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9亿元,增幅112.48%。
对于营收增长,太极集团表示,主要系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核心产品销售增长所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上半年销售费用达到24.44亿,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1.45%;研发费用,4465.2万,相比上年同期增长7.52%。重销售轻研发现状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