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现存的各类隐形门槛,提出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探索“一业一证”改革、提升“一网服务”水平等重要举措,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清理市场准入限制壁垒
为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意见》指出,要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及动态调整机制,抓紧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审批机制、监管机制,推动清单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稳步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范围。同时提出目标,要求2022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
如何才能清理各类显性、隐性壁垒?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壁垒的产生源于部分政府存在“越位”,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缺位”等问题。
“因此,破除壁垒的关键点在于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政府在市场配置不到的地方,或者市场失误的地方发挥其作用。”洪涛表示。
8月底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中就已提出,助力企业加快恢复发展。其中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北京将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探索“一业一证”改革
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才能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解难题。今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便提出,要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而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改革方式,要求2022年底前,国务院有关部门逐项制定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省、市、县级编制完成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同时,深入推进告知承诺等改革,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推动行政许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一业一证’对应‘一业多证’,强调的是综合执法,而不是多头执法,意在防止管理成本上升,乃至出现管理混乱现象。”洪涛解释称,“这一改革一方面能够减少企业的外部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市场主体自身管理的自觉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如在地理标志产品领域,曾经存在“一品三标”现象,地理标志产品,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发不同的证书,后来改革后,探索了由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局统一管理,实现了地标产品“一品一标”的管理,但是,多头管理下“一业多证”“一品多标”“一职多本”等现象仍然存在。
此外,《意见》还指出,将在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审管联动试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并深入开展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关于行政备案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
提升一网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其活动范围空间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全球性的跨国企业更是如此,如国内贸易的连锁经营企业、跨国企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等,都涉及异地迁移档案等问题。”洪涛表示。
为此,《意见》提出2022年10月底前,编制全国统一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规范和审查标准,逐步实现内外资一体化服务,有序推动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网上办理。
同时,全面清理各地区非法设置的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限制。简化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等事项办理程序,2022年底前,研究制定企业异地迁移档案移交规则,并健全市场主体歇业制度,研究制定税务、社保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水平,优化简易注销和普通注销办理程序。
“连锁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店铺增多,必然会涉及到总部的统一登记、统一税收等问题,这一举措有助于促使门店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客户管理上,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与服务质量。”洪涛表示,“同时,在数字治理的背景下,通过提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水平等方式,进一步具体完善数字化管理措施,对于我国数字治理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