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通过多种支持举措,助力在上海自贸区的企业提升总部能级,扩展经营领域,更好做好“全球生意”。最新出台的支持举措在业务拓展、总部发展、支持创新等方面发力,助力企业成为在细分领域内占据全球统筹领导地位。
加入企业更趋多元
15日当天,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举行的全球营运商计划发展大会上,共有20家已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现场获得授牌,此外还有新一批10家意向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企业与上海保税区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资料图】
全球营运商计划于2020年启动,目的是推动区域企业成长为统筹在岸离岸业务、配置全球资源的高能级功能总部。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是首批全球营运商计划培育企业。
“为了以‘中国速度’更快响应本土客户需求,我们在蔡司中国内部,设立全球业务部门,来经营全球性业务。”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谢磊说,蔡司集团还把新能源汽车的总部设立在上海,从这里产出的重大创新成果,将同时服务于国内和国际市场。
“自2020年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蔡司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日渐成为蔡司全球发展的动力引擎。展望未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环境迎来大变局的时代,蔡司集团将坚定地投资中国市场,不仅将其作为销售服务和制造的重要载体,而且将更加注重对研发和本地创新的投资。”谢磊说。
通过全球营运商计划,实现营运能级不断提升,蔡司并非个例。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说:“经过两年时间,许多企业在销售功能的基础上叠加投资、管理、结算、制造、研发、分拨等功能,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功能复合型总部。”
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英硅智能是一家人工智能制药领域的初创企业,15日当天与上海保税区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英硅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说:“我们希望通过全球营运商计划这一平台获得更大的成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实现新药快速发现。”
据统计,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从最初的41家增加到目前的103家,涵盖了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荷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以及部分央企、民企。
除在自贸区保税区域外,全球营运商计划推出以来还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拓展,目前已扩展到陆家嘴、张江、金桥、世博等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各个片区。“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拓展全球业务、提升营运能级、促进功能复合、实现新项目落地和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涌现了生动的实践案例。”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朝说。
企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全球营运商计划适应了全球总部经济结构多样化变化趋势。”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跨国公司为适应全球经济的区域市场特征,提高供应链的区域匹配度和可控度,总部经济呈现多样化结构形态,营销总部、生产总部、研发总部、供应链管理中心等功能型、营运型机构及功能复合型总部发展迅速。
“许多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投放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管理统筹范围已经从中国区扩大到大中华区、亚太区乃至全球,有的企业把中国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有的把全球分拨中心集聚过来,有的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基地,有的正在打造全球采购中心、全球创新中心。”赵宇刚说,计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推进全球营运商计划,赵宇刚介绍,主管部门将全面优化贸易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聚焦培育新主体、统筹新资源、发展高能级,推进行业龙头、产业链关键环节、重要功能机构等全球优质要素在保税区域加快集聚,切实增强引领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扩大新开放、探索新制度、打造新平台,推动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深化制度型开放,发挥离岸通平台作用,推进新型国际贸易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为GOP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
——聚焦优化产业链、强化供应链、提升创新链,在保税区域打造国际医疗器械智造基地,拓展邮轮经济功能,为GOP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新增长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
为进一步促进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做大市场、做大增量、做强能级,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还制定出台了《支持“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业务拓展、总部发展、业务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升级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在营业额方面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