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大跌以及债券类产品净值调整的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11月末,央行发布降准消息,于12月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债市亦逐渐企稳。
(相关资料图)
然而,1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又出现了一轮赎回高峰,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仍在持续调整。大量债券型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下跌,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经历破净潮,目前情况亦不乐观。
WIND数据显示,截至本月月中,在超1.3万只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目前已有超过2300只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1以下(即破净),超过3100只银行理财产品年内收益为负。有投资者称,某银行一款“R2(稳健型)”风险的理财产品出现大幅回撤,周跌幅达到28%。净值震荡不断挑战着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针对上述情况,蓝鲸财经采访到了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于渤洋,以及九方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宇。
首先,投资者们该如何理解这一跌幅?
于渤洋表示:“今年以来,从大类资产的表现来看,权益市场在前三个季度整体表现偏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对于投资者而言,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就受到大家的青睐。我们也观察到,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理财的规模持续增加。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对于资产的配置压力也在增大,很多理财产品为了更快建仓以获取收益。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申购债券型基金,所以今年理财购买基金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其亦指出,进入11月,由于宏观政策上的一些快速变化,市场产生了很大的预期差,债券市场短期内经历剧烈调整。如今大部分理财产品为净值型,且大部分投资的是债券或者债券型基金。因此,收益率快速上行的时候,会出现净值短时间内下跌比较多的情况。客户看到产品亏损,自然就想到了赎回理财产品,理财看到有赎回,亦会第一时间选择赎回基金。而且,为了储备流动防止市场下跌导致客户进一步赎回,理财在赎回基金的时候也会尽量多赎一些,导致基金在短时间内有大比例赎回,需要在市场中卖券。卖盘力量明显大于买盘,导致债券下跌,债券下跌又导致净值继续亏损,客户继续赎回,理财和基金继续卖债形成负向循环。
而对于形成此次银行理财产品大范围破净的原因,九方金融研究所董宇表示,近期地产放松和疫情优化的背景也不容忽视。
伴随三年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资管新规迎来元年,理财产品也开启了全面净值化的新阶段。但从本次银行理财产品的“踩踏”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于净值化仍不适应。面对产品破净和大量投资者的咨询,为了避免净值继续下跌,有些理财经理开始主动建议投资者赎回产品。
那么,机构、投资者该如何去应对这种“踩踏”情况?董宇认为,投资者不应当恐慌赎回,债基产品就算持有到期仍然是有正收益的,投资者们应形成长期理财意识。
于渤洋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任何投资产品,无论是基金还是理财,投资者们最先应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能承受何种程度的波动。
一般来说,预期收益越高的产品,波动很可能也越大;一般风险由低到高依次是:存款、货币基金、纯债类基金,风险再高一些的就是“固收+”类,里面会加一些波动大的资产比如转债、一部分股票,风险再高一些的就是纯股票类的基金,一般的投资者只能接触到这些产品。
债券基金(下称“债基”)的细分种类很多,比如有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投资的债券期限依次增加,债券期限越长,对应收益可能也会更高,但是波动也相应增大。投资者应体验自己亲身持有,再找到最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来投资。另外,亦可尽量选取成立时间较久,有稳定长期业绩的债基。还可以尽量选取一些从业年限比较久、经验比较丰富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
在债基市场未来的走向方面,董宇指出,债基短期已经企稳,如果分批配置债基,当下就是好的时点,未来债券走势需要更加关注经济基本面的走向。
于渤洋表示:“目前的市场对于政策放松以及后续的效果预期上打的是比较满的,叠加基金理财赎回的卖券压力之下,市场整体抛盘非常重,收益率的显著回升已经超出了基本面的演化速度,虽然政策对于增长的诉求是相对比较强的,但是基本面回升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在此之前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也是比较有必要的。因此,在市场逐渐企稳之后,收益率有较大回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