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同于清明、端午等带有庄重、祭祀的色彩。元宵节在人们的印象里,总是和游玩、赏灯等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突出吃喝玩乐的热闹节日,盛大又浪漫。
(资料图)
元宵节的由来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从目前流传的种种传说来看,民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与汉朝或道教有关。
一是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这也造就了元宵节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更强调“普天同庆”。
二是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合称“三元”,故而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信仰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人间至味是团圆——“北元宵,南汤圆”
正月十五虽被称为元宵节,不过“北元宵,南汤圆”,在南方元宵节这天更多的是吃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
就制作方法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此外,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但无论无论吃哪种都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十二楼前灯似火——元宵赏灯猜谜
还记得2022年“元宵奇妙游”的开场舞《元夕之约》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城花灯璀璨,美不胜收。青年那女共赴街头,赏灯猜谜好不热闹。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色和赏灯总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的花灯就像是除夕夜晚的烟火,是刻入DNA,无法抹去的节日记忆。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满城灯火如星似雨,盛大烂漫的气氛令人沉醉。
而与花灯最为相配的节日游戏,就是猜灯谜。
据传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候叫做“隐语”,是一种富有诙谐、讥谏的文艺游戏。
南宋时,人们开始将谜语挂在灯笼上,供人猜测赏玩。《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明末还出现了“广陵十八格”,这种谜语格式的出现,让之后的灯谜发展得更加丰富有趣。
在此,象象也为大家准备元宵灯谜,欢迎一起开动脑筋,享受节日乐趣。当然,象象还有好礼相送哦~
灯火阑珊处——“最浪漫”的节日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
在男女之防严重的古代,未婚的女子不能随意出门,更不能私下与男子见面。此外,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
可在元宵节这天,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而正是因为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元宵之夜,上元灯会。在漫天的灯火中,跳一曲提灯舞,等一个知心人,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明朝文人瞿佑说:“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花好月圆,张灯结彩,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不让年轻的才子佳人们心生情愫。
不愿空羡天上星光熠熠,中国人把星河搬到人间。
长街花灯明如月,万里烟火耀比星。灯月交辉,映照出人间繁华,而穿过花市灯如昼的街头巷尾,有情人于万千人海中。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匆匆一瞥,便胜却人间无数。
元宵节,是浪漫,是团圆,是幸福,也是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身在花灯组成的耀眼星河中,共赏兔年第一轮圆月,披一身月之清辉,就是揽得一岁的光明与圆满。
象象祝您,月圆梦圆人团圆。
(文章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