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日,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专家在当天召开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围绕“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 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展开研讨。与会人士表示,在金融开放与发展的同时必须确保金融安全,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多边合作,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化风险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发表题为《如何统筹开放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的演讲。金中夏指出,从我国的实践看,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我国在新时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金融开放与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涉及货币物价稳定,金融安全涉及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金融安全还涉及数据安全。统筹好金融安全与金融开放发展的关系,好的状态是实现“受控的核聚变”。受控指的是全部金融活动纳入监管,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视野之内,保证金融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而核聚变的含义是,金融业要充分重视激励机制的建设,并不断健全市场竞争机制,金融业要不断迸发活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力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金融业开放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礼卿表示,建立在双边贸易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够的。只有当其他国家相互间进行贸易也有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时,即能够成为第三方货币在他国贸易中获得广泛使用,人民币的国际化才能真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特别是要稳步推动资本账户可兑换。如果不能扩大金融开放,要想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可能会比较困难。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化明显,表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房地产及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显著提升、金融资产价格和金融交易量大幅提升等。陈卫东分析,全球经济金融化蕴藏巨大风险,货币政策的紧缩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地缘冲突等,极大地影响了全球分工协作,虽然疫情已经好转、供应链正在恢复,各国依然不能享受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生产带来的低产品价格好处。陈卫东表示,在市场极为脆弱的环境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才能提振信心。要推动经济的持久合作,需要在金融领域有合适的制度安排,促进域内资金更便捷地流向生产、贸易领域,融资体系要有利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推动域内形成更高效的资金结算清算体系,建立有益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货币制度、外汇交易制度,要建立有效的隔离外部风险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