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郭帅 通讯员 杨艳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盘活,关键在引。汝阳县把乡贤返乡创业纳入“一把手”工程,探索实施“龙归故乡”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归龙经济”,一批熟悉市场、掌握生产技能、有经营经验的乡贤,在乡情感召、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下,踏上返乡创业之路,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聚力打好“亲情牌”,“引”龙回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汝阳县聚焦畅通乡贤返乡创业联络渠道,着力打好“乡愁牌”“亲情牌”,通过寄送家书、乡情电话、乡贤新春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加强与乡贤联络沟通。
春节期间,县乡村三级召开乡贤恳谈会60余场,发出致在外乡贤一封信16封,浏览量超10万人,乡贤开展捐赠活动10余次,走访慰问乡贤100余次。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推进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开展招商工作,一季度累计邀商90余人、对接企业30余家,顺利签约总部经济项目5个,为实现新一年招商引资“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扩大政策红利,出台《关于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的实施方案》,从加大财政奖补、优化金融服务、减轻税费负担、给予场地支持、强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保障、突出示范带动7个方面,细化21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及从创业立项、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链条式扶持,极大地激发了乡贤返乡创业活力。
做优返乡“服务官”,“助”龙腾飞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重点在简化行政审批、落实惠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盘活低效用地、保障企业用工、优化法治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认真落实职能部门联审联批制度,强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全力打造返乡创业的“乐土”。
加大对乡贤创业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乡贤个人,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贷款,合伙的可共同申请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创业贷款。中小微企业在办理续贷业务期间,可运用还贷周转金缓解流动资金困难。引导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广线上信用贷款、活体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对接联系企业404家,发放贷款1.99亿元。
与此同时,成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贤返乡创业服务专班,成立乡贤联谊会、乡贤之家。已建立县、乡、村乡贤联谊组织234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13个、村(社区)220个,实现乡贤联谊会全覆盖。建立县级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和政策,为乡贤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构筑创业“栖息地”,“兴”龙产业
着力构建乡村产业“新格局”,构筑创业兴业“栖息地”,让“归龙产业”更兴旺,“归龙经济”更突显,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搭建创建平台,成立创业创新中心,将在两年时间内孵化创业团队40余家,带动就业2500余人,现已成功入驻企业20余家。建成乡贤返乡创业园区3个,入驻企业9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乡贤返乡创业。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扎实推进“村企”结对,220个村(社区)全部与企业结对,帮助谋划乡村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增多。培育壮大以乡贤为带头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农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大户做大做强。
积极引导乡贤增强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品质。形成了以“汝香源”香菇、“龙乡薯农”“柏薯香”红薯、“龙乡故事”麻花、“牛粪上的甜瓜”、“杜仲羊”、“甪里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乡土特色品牌,先后在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河南省“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大赛、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上获奖。
共谋发展“新篇章”,“强”龙经济
把乡村产业作为返乡创业的主战场主领域,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规模发展、品牌打造、跨界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南菇菌、中薯烟、北种养”一体化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了付店镇(香菇)、柏树乡(红薯)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和十八盘乡(香菇)、三屯镇(香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创立了7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引进中央厨房、中国侬庄、三才艾业等一批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个。
“通过大力发展‘归龙经济’,累计吸纳近万名乡贤返乡创业,实现经济年增长80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超10亿元。”汝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推动了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的乡贤返乡创业热潮,汇聚成发展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