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全国13.74亿人持有社保卡——
小小社保卡 服务大民生
光明日报记者邱玥
今年74岁的田美珍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前不久,她不慎小腿骨折,子女们白天上班无法照料,一日三餐成了难题。正当此时,她得知凭第三代社保卡可在社区的银发助餐点就餐,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享受上门送餐服务。田美珍的吃饭难题迎刃而解。
目前,南京已建有1500多个社区居家养老助餐点,社区养老助餐点实现全覆盖,让老人吃上热乎饭不再是难题。
这只是社保卡提供便利化公共服务的一个缩影。记者8月22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74亿人,覆盖97.3%的人口,其中8.08亿人在手机中领用了电子社保卡。已经建成的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和“一卡通”服务专区,支持社保卡“全国通用”“跨省通办”,2022年共提供电子社保卡服务112.85亿次。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不仅能看病买药、领取待遇,还能持卡乘公交、逛公园,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社保卡在各类民生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群众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
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全面实现。群众持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身份凭证用卡、缴费凭卡、工伤结算持卡、补贴待遇进卡等服务,比如青年人办理参保登记、享受就业服务;中年人参加职业培训、办理社保关系转移、办理个人养老金业务;老年人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查询社保权益等。“全业务用卡”在推动实现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一卡通”场景日益丰富。电子社保卡为国家和所有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并支持通过社保卡办理政务事项,各地普遍通过社保卡实现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结算应用,31个省份的307个地市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8个省份的248个地市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铁,30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实现凭社保卡借阅图书、进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入园、景区购票,并加快推进加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等。相关部门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关键小事”提供了重要支撑。
区域“一卡通”取得明显成效。长三角三省一市率先推动“一卡通”落地见效,推动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政务一卡通办”,长三角区域95项政务事项支持群众凭卡办事;“交通一卡通乘”,三省一市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凭卡可通乘全国300余个城市地铁公交;“文旅一卡通游”,长三角区域1646个文旅场馆支持凭卡游玩;“补贴一卡通领”,长三角区域的38项补贴均通过社保卡发放;“医保一卡通结”,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近1万家医疗机构支持凭卡就医,2022年长三角区域凭卡异地门诊住院结算人次约480万,医保基金支付金额约150亿元。
“同城待遇”探索逐步推开。围绕群众跨地区服务需求,探索“同城待遇”服务模式,打造社保卡惠民服务场景。江苏实现省内乘坐公交、地铁可享受“苏锡常”“宁镇扬”等四大片区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浙江宁波优选餐饮住宿、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584个商家作为社保卡特约商户,为全国持卡人提供同等优惠。嘉兴市和丽水市上线老年人“同城待遇”服务,已为25万名长三角区域老年人提供“待遇智享、出行智助、慢病智医、意外智护、社区智乐”等服务。川渝实施社保卡阅读“一卡通”项目,打造两地城市书房。海南、广东联合发行“广东爱海南旅游年卡”,实现跨省旅游消费“同城待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一卡通”顶层设计和立法标准工作,完善“一卡通”跨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一卡通”,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多卡集成”“多码融合”,强化“跨部门用卡”的良性互动,破解群众办事痛点;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区域为抓手,强化“跨地区用卡”的区域特色,让“同城待遇”更加普惠便利;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两条腿”走路,不断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便利服务,让第三代社保卡成为“暖心卡”“便民卡”。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3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