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保件或互保件所带来的虚增保费、退保等乱象,监管层已出手整治。与此同时,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对自保件和互保件进行管控。
近日,一名叫许英琼的女性自称是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11年老员工,她实名举报公司存在大量逼迫员工购买“自杀保单”现象。并自称已购买“自杀保单”19件,合计273万元保费,已缴170万保费,仍欠债百万。
8月24日,平安人寿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网传代理人举报内容,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目前正在进行核查,并积极和当事人进行沟通。
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平安人寿网传事件属实,那么该员工的自保件,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确实已经远远超过自身对保险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了自身的经济能力。但也应该相信,这些自保件都是自己签的字,都是自己同意办理的。只不过是在当地管理层面的暗示和默许或者诱导下,为了考核,为了晋升,为了方案,为了荣誉,自己说服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自保件”两面
所谓“自杀保单”,即“自保件”,是指在职销售人员作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保险合同。
资深保险经纪人廖述志认为,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需要保险而自愿购买的,不应该被忽视。但如果长期需要依靠购买自保件或互保件才能完成业绩考核,说明其并不适合从事保险销售这个职位,建议尽早离开。
资深保险代理人华仔表示,自保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代理人对于自家产品的认同,从而让客户更加信任,带来业务,所以也不能一味批评。但有些公司过激地要求新入职代理人购买自保件,违背了投保自愿原则、打破了保险的初衷是认可保险再购买保险,这种公司行为应该狠狠地批判。
廖述志补充称,有部分保险机构对代理人考核要求过高,导致自保件或互保件数量过多,也容易发生退保。“进来一批人,进来一批保单,走一批人,走一批保单也是常态。”
在他看来,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考核是有必要的,不过应该用知识性考核取代业绩考核。只要符合要求,不会误导销售,有从事保险行业的意愿,就可以留下。反之部分人员业绩不错,销售误导却不断,也可以借此机会清理不合适的代理人。
有着20年保险经历的资深人士寇文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营销制度的人力要求和每月的绩效目标是自保件产生的两大根本原因。
他举例称,一家保险公司在县城的4级机构,只要每年新增200人,就基本能完成全年目标。因为这些新人每人能带来平均3万元的保费。而下一年只要再新增200人就行。“所以明白人都说,保险公司招的根本不是业务员,而是客户。”
“但是自保件愈演愈烈,却是后来保险公司人力野蛮发展的罪恶之果。”寇文通直言,甚至在某些公司的扩张当中,只要保费,不计结果。市场出现了专业的营销团队过来套取营销方案,每个主管投资10万元,给自己、家人、亲属购买保险,最终佣金和方案所得竟然能达到20万元。
“所以这些公司团队上得非常快,保费也非常猛。在保险公司每年的大方案如‘开门红’和‘金九银十’联动中,甚至能超过当地市场成熟公司当月保费的数倍之多。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第二年这些团队和保费都无影无踪。”寇文通说。
监管整治险企管控
事实上,针对自保件或互保件所带来的虚增保费、退保等乱象,监管层已出手整治。
今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人身保险市场乱象治理专项工作的通知》,治理重点销售行为、人员管理、数据真实性、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乱象,其中特别提到“是否存在强迫从业人员购买保险,通过即买即卖、即买即借、循环投保虚增保费并套取费用”,以及“对信访投诉、自保件、极短期退保率、营销员业务品质等是否持续跟踪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今年8月,为进一步加强销售人员行为管控,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规范销售人员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对人身险销售中的“自保件”和“互保件”问题进行全面规范。
《征求意见稿》禁止保险机构以购买保险产品作为销售人员转正或入司的条件,禁止强迫或者诱使销售人员为达成业务考核指标而购买保险,同时要求保险机构不得允许“自保件”和“互保件”参与任何形式的业绩考核和业务竞赛。此外,还应当建立健全“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制度等,条条款款都直指“自保件”“互保件”问题要害。
保险机构应当严格“自保件”和“互保件”的核保流程,对销售人员的财务状况、缴费能力等进行必要审核,确保销售人员根据实际保险需求和经济实力购买“自保件”和“互保件”。保险机构不得为销售人员购买“自保件”和“互保件”垫付保费或提供保单贷款。
同时,自愿购买保险产品的销售人员,依法享有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相关权利,包括知情权、犹豫期内撤单、变更或解除保险合同等权利。
记者从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处获悉,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对自保件和互保件进行管控。比如,自保件/互保件不计入新人转正,不计入个人、团队晋升与维持考核;奖励方案等也将剔除自保件/互保件。
“从保险公司角度讲,都只会大力规范,不会公开提倡自保件,尤其是在行业退保件增多的情况下。”某寿险公司员工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