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理市大理镇东门村近千亩示范田种植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青薯9号”,配套应用黑膜全覆盖绿色栽培技术,实收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量4572.2公斤,商品薯率96.8%,亩产值5309.2元,经济效益显著。
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处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与大理市种子管理站共同实施的“大理市早春马铃薯黑膜全覆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行实测验收,对云南农业大学引进选育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田间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早春马铃薯黑膜全覆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具有保湿节水、增温防霜、抑制杂草、提高肥效和减少绿头薯的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有利于洱海保护。
记者了解到,由云南农业大学引进筛选的“青薯9号”,目前已成为云南马铃薯第一大主栽品种,在洱海流域种植3万余亩,占该地区马铃薯栽培面积的90%以上。由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其他4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中,“滇薯23”丰产性强,适合云南冬作和早春作栽培;“滇薯1208”适应机械化栽培和耐贮运,在大理、双江、建水等地表现丰产;“滇薯1418”高抗晚疫病,适合云南春作、早春作和冬作栽培;“滇薯1428”商品性好。专家组认为,这5个品种(系)各具特色,丰产性、商品性好,可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潜力。
“为了在减少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在洱海流域开展了夏季种稻、冬春季种马铃薯的稻薯轮作模式的探索。稻田是能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马铃薯也是相对需磷肥较少而高产的作物。2015年以来,我们研发并应用黑膜全覆盖技术栽培马铃薯,在大理冬春干旱、霜冻时有发生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增产增效的效果。截至2021年,该技术已在洱海流域累计推广4.9万亩,累计增产3614.97万公斤,增收6506.94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深受薯农欢迎。”项目负责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华春介绍。
良种加良法,科技让大理马铃薯开出“致富花”,结出“金蛋蛋”,在保护洱海生态的同时,让农民增收成为现实,还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