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安全、连续、优质的慢行交通系统,提升“五个新城”内部交通品质?如何做好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慢行交通的有效衔接?记者昨天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为坚持低碳发展理念,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日前出台。
《导则》鼓励“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通过新改建道路增设慢行系统、开放利用公共通道,打通路网断点瓶颈,形成多层次、互联互通的全域慢行网络。未来,上海慢行交通将向“连续成网、空间复合、便捷接驳、人文关怀、特色彰显”发展,着力打造最佳慢行环境,成为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一张重要名片。
提升轨交站点慢行网络密度
城市原本就是以宜居来尊重人性与生活真谛的现代文明的栖息地。构筑慢行交通体系,将帮助市民改变曾经“陀螺式”的运转生活,享有“慢的乐趣”,从而重构“慢生活”。
据介绍,慢行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合规电助力自行车。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戴敦伟介绍,制定《导则》时,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引领,塑造注重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充满亲近感、洋溢文化味的“城市表情”。
例如,轨道交通作为上海市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导则》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慢行系统,从提升轨道站点的慢行网络密度,轨道站点出入口合理布局地面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打造“微枢纽”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跟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效率。
又如,积极探索并建立“共享街道” “分时步行街”等新型街区,营造活力人文氛围,形成历史人文魅力街区、邻里和谐安全街区、功能复合活力街区等,焕活慢行交通资源空间,优化市民整体宜居环境。
提升新城内部交通品质
“五个新城”要建设成为引领潮流的未来之城、诗意栖居之地,慢行交通系统不可或缺。 《导则》提出要塑造品质特色的慢行新地标,特别提出“一城一示范、一城一品牌”的规划建设目标。
比如,嘉定新城结合白银路智慧道路整改,打造智慧便民、景观融合、漫步可阅的高品质、高显示的慢行交通。
青浦新城充分发挥水乡特色,融合江南古韵与现代生活,推动共享街道建设,改善环城水系绿道阻隔,融合市政空间与滨水空间、沿街商业、住宅通道等,打造开敞、连续、有活力的公共慢行空间。
松江新城通过优化街区结构,完善路权分配,体现慢行优先,提供舒适便捷的设施体验和优雅闲适的空间氛围,打造松江国际生态商务区。
奉贤新城以南桥源为核心,融合街巷空间,加密慢行网络,打造具有南桥书院、沈家花园、运河水乡等传统“南桥九景”历史风貌,以及“一廊六街二十四弄”的慢行街巷的江南水乡城市肌理。
南汇新城以滴水湖活力环、环春涟河生态环为主要滨水步道,充分结合滨水岸沿线,注重沿线慢行空间生态绿色,结合彩色铺装及植物色彩,合理布设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滨水慢行游憩休闲体系。
最终要以“连续成网、空间复合、便捷接驳、特色彰显”为目标,构建安全、连续、品质的慢行交通系统,提升新城内部交通品质。
打造全龄友好慢行空间
民生无小事,慢行交通建得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 《导则》强调要全面打造全龄友好、充满活力、品质宜人的慢行空间,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群体出行需求。
针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将精细化打造适老化的平顺步行系统,交叉口或地块出入口宜采用平坡或缓坡设计,方便步行及轮椅车通行。同时,公交站台周边要特别关注坡道设计的人性化,公交站台高度宜与公交车踏板高度保持相对一致,方便轮椅车上下公交车。此外,设置人性化休憩缓冲设施,二次过街安全岛位置留出足够的等候缓冲空间并采取无高差设计,在住宅区、菜场、公园等老年人出行集中路段增设人行道休息座椅。根据《上海市道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导则》,立体过街设施配套设置电梯。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表示,《导则》发布后,要求各区重视慢行交通,提升慢行交通优先级,适时制定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或建设规划,加强慢行交通与其他规划、城市建设和更新活动的融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