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熊电器发布2021年年报。
年报显示,自2017年以来,小熊电器的业绩首次出现营利双降的重大危机,而股价更是陷入不断下跌的困境。
过去的2021年,受疫情影响,“宅经济”逐渐退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振。
对小家电企业来说相当不友好,多家企业经营业绩整体承压。当然,小熊电器也未能幸免于难。
行业遇冷,今年的小熊能顺利“回血”吗?
营收净利5年来首次双降,股价跌四成
小熊电器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6.06亿元,同比下滑1.46%。
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滑33.81%。
同时,存货规模同比增长15.8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85.83%。
具体来看,在厨房小家电中,电动类业绩下滑明显,该品类营收5.97亿元,同比下滑31.03%;锅煲类营收7.67亿元,同比增长12.56%;壶类营收6.28亿元,同比增长11.50%。西式电器、生活小家电整体表现平稳。
面对如此不利的处境,资本市场更是火上浇油,给小熊电器又补了一刀。
作为曾经市场上的牛股,上市之初,小熊电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颇为强势,但是这一次的表现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着实令很多看好它的人失望。
疫情反复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截至4月8日收盘,小熊电器的股价已较2020年7月底的最高价163.11元/股跌去七成,较今年72.63元/股的最高价跌去四成。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命运又狠狠地和小熊电器开了一次玩笑。
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的中仓供应链的合作仓库发生火灾,大火无情损毁了一大批库存产品。
据统计,这批受损货物价值约为5500万元,这当头一棒,无疑又给了小熊电器沉重一击。
重营销、轻研发,产品质量问题多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净利润下滑,这也可以理解,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小熊电器的研发投入明显减少,营销费用倒是大幅增加。
曾一度自称“创意小家电第一股”的小熊电器,对外宣传都是以创新研发为企业特色。
事实上,恰恰相反,小熊电器还是没能实现自己曾经的豪言壮志,走上了一条为外界所诟病的“重营销、轻研发”的道路。
如今,小熊电器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一家营销主导型的小家电企业,对于研发上面的投入相对还是比较少。
相比同行业的小家电企业,小熊电器在研发投入上的费用支出确实值得深刻反思。就拿规模相当的九阳来说,小熊电器的产品研发投入远不及它,几乎只投入了九阳的三分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小熊电器在同行的竞争之下,开始慢慢有了一些改观,研发投入上也有了更多的经费。
但2021年其在销售上的投入却同比增长了25.66%,是同期研发投入的4倍。根据财报,2021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为5.53亿元,而研发投入仅1.3亿元。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仅为3.6%。
“重营销、轻研发”的道路之下,小熊电器又因为多起产品质量问题深陷沼泽。
据报道,2021年5月,小熊电器的一款安抚奶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被上海市监局质检为不合格;12月,浙江市场监管局公示显示,小熊电器生产的一款料理机也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
另外,小熊电器在黑猫投诉平台共涉及110起投诉其中,状态为“已完成”的投诉为67起。涉及和面机、压面机、料理机等多种产品,投诉内容大多数都是产品质量问题。
如此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猛向前的同时,也要学会慢下来,停下脚步,多回头看看。
小熊电器能否“重振‘熊’风”?
目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宅经济”逐步退化后的小家电市场也不太平。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或仍将延续。
虽然小熊电器在小家电市场也是赫赫有名,但由于技术门槛不高,市场还未饱和,一些家电巨头也开始打起了小家电的“算盘”。
像基本家喻户晓的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也争相往里挤,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由于整个家电行业掀起的内卷之风,小家电股在2020年经历大涨之后,在2021年出现回落,而小熊电器的净利润是知名小家电企业中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的。
那么,2021年营收净利双降的小熊电器能否在2022年“重振‘熊’风”呢?
通过财报不难发现,小熊电器产品主要通过直营渠道进行销售,与传统的经销渠道相比,特点是高毛利、高费用率。
小家电企业想要生存,最关键的是回归初心。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入手,通过产品结构高端化和加码直营渠道,化解原材料的部分压力。在创新与发展中找到企业的转型之路。
除此之外,小熊电器自身还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简洁的产品决策周期,完善的供应链。维护品牌口碑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乘电商之风,迎合市场需求。
但是,2022年以来,疫情反复。深受影响的物流业也对极度依赖线上销售渠道的小熊电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产品销售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是未知数。(程依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