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的8省市迎来“首考”,志愿填报也采用全新模式,具体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类型。其中,江苏、福建可报40个志愿,湖南、湖北、广东有45个,重庆、河北有96个,而辽宁多达112个。
由于缺乏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缺乏明确的生涯规划,志愿填报让家长和考生很发愁。如果花钱能买到靠谱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然而,志愿填报服务的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这就意味着,家长高价购买的服务可能很“水”,不仅“货次价高”,可能还会误导志愿填报。花钱买了这样的服务,并不会让人安心。
改革催生需求
“现在买按优惠价600元,6月15日调价到700元,出分后恢复原价898。”在某机构的家长交流群中,客服正为一款志愿填报系统卖力吆喝,声称包含的等效分和预估排名精准率业内第一。从几百元的智能软件,到数千元的一对一定制,乃至上万元的资深专家辅导……随着高考成绩公布时间临近,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陆续推出多种服务项目。
天猫618预售以来,高考志愿填报的消费增长超过2000%。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该行业新注册企业558家,同比增长77.1%,今年前5月新注册301家,同比增长90.5%。
“我们是第一年实行‘3+1+2’,以前的经验都派不上用场。报志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都求助服务机构买安心。”来自辽宁的考生脉脉坦言。
记者发现,服务机构的报价并非全国统一,而是依据各省份的具体情况而定。据某服务机构客服介绍,北京地区一对一的收费是3980元,辽宁是4980元,方案可整体调整一次,出分前不限沟通时间。“我们是按照填报难度和志愿个数定价的”。
一位河北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他购买了价值12800元的专家指导服务。“我家孩子学习中等,这分数段学校太多了,根本研究不过来。”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挺福表示,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优势在于,对于新高考政策、录取规则、专业细分等了解充分,考生和家长可以此作为借鉴,但在具体填报过程中,考生还应视自身情况而定。
市场鱼龙混杂
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一定靠谱吗?来自北京的小舟去年参加高考,虽然购买了报志愿服务,但权衡之下,他最终没有采用机构的方案,“服务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过于保守,目标就是确保你有学上,家长不找麻烦。”
“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小舟感叹道,自己身边就有被机构误导的例子,“我同桌超常发挥,比我高20分,但志愿报得太低,最后跟我上了同一水平的学校。”
此外,一些从业者的资质也经不起推敲。某机构工作人员称,一对一的老师都有8年以上经验,而该机构成立仅3年。除了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培训志愿规划师也是其主营业务。“线下集中学习4天,总裁亲自培训,全部费用仅需6980元,便可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证书。”负责人赵老师告诉记者。
来自内蒙古的高先生是一家志愿填报机构的加盟商,他透露,很多家长反映,AI系统的数据陈旧甚至错误,填报结果不如市面上一些免费系统靠谱。“我要求退费后,对方开始胡搅蛮缠。他们不允许加盟商在群里交流,后来我发现受骗的人不少。”
“填报志愿是个性化服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共性的系统无法解决个性的问题。“有的机构过于依赖大数据,将分数作为筛查学校和专业的唯一指标。行业的快速扩张也使咨询人员产生缺口,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
高考志愿填报没有什么“秘密”
填报志愿应该结合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包括未来职业和专业发展方向,如此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但一些机构推出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说到底是以实现“分数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衡量标准,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考生。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只要各地教育部门做好信息发布、招生指导工作,搭建起高校和家长沟通信息的桥梁,完全可以填报好志愿。
各地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举办网上高招咨询,让高校在线有针对性地回答家长和考生提问。各高校也会在志愿填报前举办各种形式的线下高招咨询,帮助家长和考生选择理想学校和专业。此外,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志愿填报指南已经很丰富,不少互联网平台都汇总了各地招生政策的权威信息和解读,并免费提供智能填报志愿。
与其把赌注下在“专家”身上,不如“押宝”自己。家长、考生只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获取有针对性的招考信息,并结合兴趣、实力填报志愿,就不会有什么大差错。如此一来,考生也就可以避免被一些“假专家”收割智商税了。
填报志愿要遵循考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参与的原则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北京市高招志愿填报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不要简单地把志愿填报“承包”或者“委托”给他人,而是要请考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深度细致地参与研究,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带着考生一起完成人生的这次重要抉择。
李奕表示,填报志愿要遵循考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参与的原则。
首先,考生要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家庭的期待出发,以及将自己的理想、爱好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专业方向、学校类型做出判断和选择。
其次是考生父母和亲属,他们是最了解孩子的亲人。孩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适合干什么,希望孩子成长的方向是什么,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最后是学校的老师们,他们跟考生朝夕相处了3到6年,在一定程度上更了解孩子的兴趣专长、性格特点和学业基础,也能为孩子专业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李奕指出,志愿填报有方法、有技巧。考生、家长、老师要认真进行研究讨论,在大的发展方向、专业类型确定好后,就会把厚厚的一本报名资料读薄;再结合自己的选科和专业的设置,聚焦在一部分的专业、地域和院校上。
李奕强调,从北京市教委角度讲,要求所有参与高考教学、考试、辅导的单位都要履职到位,在考试结束之后,要认真做好学生的高招志愿填报辅导工作,一直到最后志愿征集和补录阶段。
综合央广网、人民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