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 唐琪)推进课后服务,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但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还存在服务内容形式单一、经费来源单一、监管体系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此,民进中央建议,要进一步为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民进中央表示,当前,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以看管学生做作业为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非常有限,同时课后服务班额大、班级数多,且拥有体艺类教学技能的教师占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地方由于财政有限,主要采用服务性收费的方式来保障经费,但是各地定价标准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部分地方定价过于保守。课后服务工作带来的学生管理成本、人事管理成本、后勤管理成本增加,对学校课后服务运行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同时,民进中央表示,由于课后服务工作刚起步不久,还未纳入政府层面的常规化监督评估体系,缺乏完备的质量监测标准,当前对课后服务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一。
针对上述问题,民进中央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给予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上更多的自主权,推出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举措,在安排学生集中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学习交流,参与体育、艺术、科普、劳动教育等活动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对有天赋的学生进行英才教育。学校师资不足的,可聘任具备资质、热心奉献的志愿者参与,也可联合科协、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协同开展课后服务。
二是要强化课后服务资金保障,各级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课后服务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争取建立合理的学校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特别要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制定相关保障政策。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教师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三是要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晋升体系,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加强日常督导,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专项内容。
四是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遴选一批被家长接受、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进行宣传推广,为各地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促使课后服务这一利教好事、惠民实事,办好办实,不断办出新成效。
作者:梁丹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