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 唐琪)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民进中央表示,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调查发现,“双减”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前明显延长,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双减”下,教师面临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需要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分层作业布置能力、家校共育能力等。由于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而对于政策实施主体的教师,尚未有相关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出台。一些地区也未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规定。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表示,首先,要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围绕师资短缺问题,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确保各学校师资增减基本与生源增减同步。同时,创新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动用工、劳务派遣等编外用人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交流轮岗,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
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系统筹划、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公益性资源,创新课后服务提供方式。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再其次,要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安排。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各地各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了解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的诉求和心声得到有效反映,以及时掌握教师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针对个别家长的不当言行,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
此外,还要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各地制定配套举措,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学校根据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保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最后,要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了解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作者:梁丹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