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E政录·消息」“双减”之下,教师最需要改变的是人才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05 05:20:11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解成君)“双减”给教师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挑战?教师如何应对挑战?家校社如何协同,为教师成长赋能?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如平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减负提质”这一话题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思考和建议。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如平(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图为直播访谈现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单艺伟 摄

“‘双减’给教师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原来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现在更多关注的是课前、课中、课后,方方面面都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一体化设计。”王欢告诉记者。

对此,陈如平深有同感。他认为,过去传统对教师职责、素养的描述,现在需要不断进行丰富和充实。“‘双减’明确要求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能力,以及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各方面的职能。”

毫无疑问,“双减”政策的推进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在王欢看来,教师最需要改变的观念就是人才观。“怎么能够更周全地去看待孩子,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通过‘抢跑’‘加量’来完成学生成绩的提升。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广阔的世界中打开自己的视野,见到更多精彩。”

“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时间、空间总量是恒定的,‘双减’之后,会让渡出许多时间、空间、环境、位置,那么,让渡出来的这部分谁填补?毫无疑问,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要更加充分、全面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陈如平建议,教师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课堂、身边的一点事儿,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以及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可能达成的结果;从原来的只关注课堂上的一段或者整个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节点,到关注全链条、全方位。同时,他强调,学校要在家校社协同合力育人的框架下,为教师补上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这一课。

“双减”之后,如何看待分数?对此,王欢说,分数只是一时之得,要从学生的一生成长目标看,培养学生健康、成熟的人格。

“学生在学校的分数重不重要?挺重要的,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分数背后孩子的学习思维、学习态度等,如何能够引领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这需要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在王欢看来,尽管“双减”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承担起了这份责任。“中国教师是一群太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他们付出的努力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确实如此,我们的老师基本是讲奉献、讲敬业、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如何帮助教师减负提质,陈如平建议,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和区县教研室的优势,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掌握课标,熟读教材,做好教学设计,这些都是帮助教师回归教学本位、教学本真、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他鼓励教师,面对“双减”的新变化,应释放压力、放平心态、提高自我、接受挑战。

“双减”落地,需要家校社协同推进。对此,两位专家表示,家校社协同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非常具体的一些工作、行动、作为,来达到合力的目标。如果家长能够支持学校、进行合作,形成共同育人、合力育人的育人网络,这将有助于“双减”工作的开展,也能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减轻额外负担。

作者:解成君

标签: 毫无疑问 全国政协 中国教育报刊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两会E政录·消息」“双减”之下,教师最需要改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解成君)“双减”给教师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挑战?教师如何应对挑战...更多

2022-03-05 05:20:11

「两会E政录·微观点」为人才松绑 激发人才活力

00:50今天的青年人才是未来领军人才、战略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既是我国青年人...更多

2022-03-04 21:21:51

赵国祥代表: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张利军通讯员刘吉磊)“当前,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更多

2022-03-04 21:07:44

王怀军代表:鼓励在职特岗教师报考教育硕士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张赟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更多

2022-03-04 21:10:55

民进中央:尽快出台“反歧视就业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张欣记者唐琪)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在高校...更多

2022-03-04 21:00:13

教育部:部署开展2022年“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更多

2022-03-04 20:24:13

胡卫委员: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项佳楚董鲁皖龙)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更多

2022-03-04 21:01:49

民进中央:加快法律修订,消除社会力量进入职教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唐琪欧媚)近日,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提交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更多

2022-03-04 19:51:58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打击网络暴力 守护青少年用网

网民苦网络暴力久矣!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就加大网络暴力打击力度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进行专门立...更多

2022-03-04 19:07:08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谨防抑郁症筛查造成二次伤害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抑郁症筛查体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未成年学生及...更多

2022-03-04 19: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