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因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称谓。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又一次唤起我对冬奥的美好回忆。令人自豪的是,我有幸成为一名冬奥城市志愿者,为它不一般的使命献上了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我报名冬奥会志愿者的原因要追溯到高中,一位北京高校出身的政治老师向我们分享他在2008年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从此在我心里播下的那粒种子,终于在2022年的寒冬破土而出。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第三个冬天,下了两场令我印象深刻的大雪。我和新熟识的朋友带上相机拍照,欢声笑语消解了寒冷,覆上松软新雪的世界变得纯洁可爱,我脑子里还响起了《燃烧的雪花》的歌词“Love is here! Love is here!”那一瞬间,我更加明白了它的意义。
年夜饭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北苑食堂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吃的,在冬奥主题氛围下,我记住了那晚的暖光,砂糖橘很甜,我们在自己的晚会上共唱《一起向未来》,气氛隆重而热烈。场馆中的“志愿者之家”里,志愿者们热情工作,笑迎奥运健儿、八方来客。
北京新闻中心场馆里有来自3所高校的志愿者。破冰活动的礼物交换环节,每人准备一个礼物,用打乱抽签的方式与他人交换,彼此通过礼物上贴着的信息标签加上对方的微信表达感谢。
我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便这样相识。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工作,那里展示中国各省份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表演类,也有手工类,如西安鼓乐表演、手工彩绘陶瓷等,主要供媒体记者体验及报道。而我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空闲时过去看一下,成为我冬奥时期的一大乐趣。
“志愿者之家”有两个大屏电视,场馆三楼有一整墙大的8K转播大屏,轮岗休息时我们便可以看到冬奥会的实时转播。我们会在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出场时挥舞着小红旗欢呼,心情跟着赛况一起一落,那些夺金瞬间的喜悦与激动,都在提醒着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的一员。
这些感慨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中达到顶峰,通过志愿者这个身份,我有了一个看待中国发展和大国情怀的新视角。
在北京新闻中心场馆一楼,有一处奥林匹克徽章时空交换站,展示了好几面墙成套的奥运会限量版纪念徽章,都是奥林匹克徽章收藏者夏波光老师的个人藏品。他从2008年开始收集,至今已成为可以贡献一个展区的“徽章大户”。当我有些冒失地提出交换请求时,没想到他竟然爽快答应了,我因而有幸得到了冰立方场馆徽章、可口可乐冬奥雪花纪念徽章,以及“人生第一墩”冰墩墩冰壶纪念徽章。广东台记者特地拍下我们交换徽章的场景,做了一个短视频作品《冬奥vlog:小小徽章,传播友谊,记者带你体验冬奥徽章交换》。
2008到2022年,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但鸟巢响起的《我和你》的旋律没有改变,冬奥会中的每一声欢笑和每一个拥抱也真真切切。
“我觉得今天中国在国际地位上,在国际世界上,大家都懂中国是什么样子。”开幕式结束的当晚,在朋友圈看到导演张艺谋的这句话,我想起展区里那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想起在安检协助岗位上一位长期驻京的外国媒体人用轻松流利的中文说:“你们是志愿者吗?”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就在这样的欢腾气氛中实现了。
2月20日晚,我最后一次在蓝橘色羽绒服大队中挤进大巴,找到一个靠窗位置坐下。在这20天返程的大巴上,我习惯于看着窗外的夜景出神、发呆,也许是光秃树枝上的层层彩灯,也许是外卖小哥车后的一束尾灯。
“双奥之城”北京,真美好!
(作者周阅川,系中国传媒大学2020级学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新闻中心证件查验岗志愿者)
作者:周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