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学校内部组织变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的突破口。当前,学校内部组织变革、机构设置、运作方式有哪些有益探索?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校长们有哪些切身体会?面向未来,如何提升组织执行力,走向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我们特别邀请了三所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介绍经验。
针对的难题:原有偏重行政的管理机制,使学校专业发展空间、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受限,导致教师专业素质以及学校办学质量提升遭遇瓶颈。
辽宁省实验学校是一所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随着学校对提升办学效能的研究和集团化办学规模的扩大,我们发现,学校原有偏重行政的管理机制使学校专业活动和发展空间、教师专业自主意识激发以及集团各办学单位教师融合发展受到局限,导致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以及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遇到瓶颈。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治理过程中突出的组织困境,学校以“学术管理”为导向,开始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我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追求,按照专业领域设置“教育研究室”,对教师“领袖”增权赋能,强化其在专业领域的自主权与引领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建立起了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团队,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真实合作、主动发展的新空间。我们的学术管理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推动学术走向前台。最初,学校按照学术管理最朴素的想法去思考,在学校管理中赋予学科教研组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决策权,从原有管理中让渡出相应的管理空间。集团内设立联合教研日和教研周,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的学段衔接,特别是促进小学、初中学科教研组的合作与融通。
这一阶段,不同学段教师以联合教研为载体共同研究、彼此促进。引领教师不断思考上一学段为学生打下了怎样的基础,本学段该为学生打好什么基础,下一学段目标在哪里,怎样为学生做好铺垫等问题,帮助教师养成低中高“三段”贯通思考的习惯,形成了九年一贯整体育人的思维。
第二阶段:增设学科教育研究室,摸索学术管理路径。为进一步促进教研组发挥专业作用,学校在组织管理中进一步打破壁垒,促进纵向的衔接和纵横的融通,把学科教学上升到学科教育,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文理综合、心理健康7个学科教育研究室,明确了学科教育研究室的七大功能,包括厘清学科育人本质、整体规划学校(集团)一至九年级学科教育和发展、规划和推进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等。
德育方面,学校成立了低中高3个德育研究室,依托专业团队,从育人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角度对各学段德育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进行序列化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学校增设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室,一方面搭建起了集团内信息资源的交流平台,促进联合教研;另一方面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与保障。
这一阶段,学校优秀教师和学术团队的力量得以充分释放,以研究姿态做教育成为干部教师的文化自觉,教师的自主学习力、研究力、创造力得以激发。生成了“基于培养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实践研究成果。学校涌现出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领航名师、兴辽人才、省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等一大批专业领头雁,学校15个名师工作室团队竞相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获得感。
第三阶段: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学术管理。学校深刻意识到学术管理的价值,并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由在本领域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公认实践研究成果的专业带头人组成,与各办学单位行政管理架构并行。二是搭建了德育与学生发展部、课程教学部、科研与教师发展部、综合服务保障部,由校级领导直接负责,协助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三是完善了教育研究室的运行机制,对集团内各办学单位本专业教师实施一体化学术管理。四是建立了项目研究组,教师可根据教育研究室顶层项目规划或自主研究规划,与同伴结成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共同对课程教学等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保障了校本研修的系统性、实效性。五是建立了学术成果发布机制,各教育研究室定期发布成果,探究并引领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全体教师形成深度的课程理解力,提升课程实施力和育人能力。六是在教育研究室的学术引领下,各学段/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基于学生发展特点,开展专题性、系列化的校本研修活动。每学年,学术委员会和全体教职员工民主推荐优秀团队进行表彰。
这一阶段,学校的内涵建设成果喜人,学校德育经验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劳动教育、家校社共育、集团化办学等经验入选省优秀案例,“九年一贯135整体育人实践范式的创新探索”成果被评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数学、语文、艺术、文理综合等学科团队的教研成果在全国学术平台上交流推广。
实践表明,学校以专业取向对组织变革的实践探索,从顶层设计方面解决了教师专业活动碎片化、无序化的问题,提升了教研等活动对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贡献。发挥了优秀师资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了团队成员的集聚效应,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集团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实践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一方面,学术管理机制的组织架构易于搭建,但其内在思维和观念的融入、机制的运行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是需要过程的;另一方面,学术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和内在的逻辑要求,行政管理是学校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关系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关键,只有通过组织变革实现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相辅相成,形成良性互动的环境,才能共同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
(作者系辽宁省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08日第6版
作者:张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