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海量的文献资料中抓住精髓、明晰思路?
如何面对合议庭的提问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当机立断、严谨表达?
安徽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彭亦霖认为,自己能在ICC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中分别获得中文赛与英文赛的一等奖,得益于学校全过程提升法科生法治实践能力。“本科阶段学院就设置了模拟法庭与法律诊所的课程,授课中老师真实案例的引入,模拟庭辩、听证、会见当事人,让我们亲身经历了案件从着手到解决的全过程,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复杂情况。”
(资料图)
2014年以来,安徽大学将实践教学全面融入培养体系之中,以平台建设为基点,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材体系和实践师资体系建设为主轴,开展基于全过程法治实践能力提升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我们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平台’,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与优质实务资源匹配渠道不畅通的难题。”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郭志远说。
安徽大学一方面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积极将法治实务资源引入校内,从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全面融合高校和实务资源,为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维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法学教育资源校际共享。
“我们在培养方案的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胜利介绍,“目前,我院实践教育学分占比已达24.3%。”
“学院还积极推动法学教师与法治实践工作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持续优化实践教学团队。”郭志远介绍,法学院聘请来自法院、检察院、律所的校外导师280余名,与各实务部门搭建国家级、省级等高质量实践基地165个,为学生参与法律实践开拓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授李坤刚兼任劳动仲裁员20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劳动法的本科教学中,常常引入自己实际参与审理的案件,使得讲课更加鲜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相关理论。在研究生教学中,除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外,他还会利用法律援助为学生创造代理劳动案件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法实践,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提高。
……
一系列举措让枯燥的法学从白纸黑字中“活”起来,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安徽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学院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0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奖项,安徽地市级以上政法系统骨干约有60%毕业于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安徽省法治人才培养的“摇篮”。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4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