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一方沃土,撒一把种子,施一季雨水,赏一园花开。教育的本质就如同培育一朵花,为每个平凡生命增添绚丽的色彩。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秉承着这样的办学理念,用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相关资料图)
榆林市第九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驼城,不仅是一所充满书香的校园,更是一片充斥着活力的筑梦之地。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建设特色课程,夯实课堂教学,全力打造“三个课堂”,在“减负”的同时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形成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新局面,培养出具有“四种精神”的时代少年。
课堂精练 护航成长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学生的作业时间被压缩,这样的情况对课堂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绕不开课堂改革,围绕“减负不减质”的思想,打造高效率的第一课堂。榆林市第九小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重组课堂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
学校深知,高质量课堂的建设必须重组课堂结构,提升课堂品质。学校基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语文+主题学习”“数学+生活实践”“英语+创编对话”“综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的教学范式。学校主张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指导,真正多角度、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品质与内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课堂结构的改变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当课堂的核心变成了思维,当学习不再是灌输而是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便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校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共同体”,就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开展合作交流。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让榆林市第九小学的课堂充满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质量的提高还必须依靠教学团队,如何提高教学团队的质量,榆林市第九小学交出了答卷。学校利用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等,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施教水平。学校还鼓励教师多反思,通过自己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同课异构后的小组反思、外出培训后的对比反思、阶段小结后的全面反思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多种举措,不断完善“双减”课堂结构的建设,为“双减”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驾护航,让每一朵鲜花都自由绽放。
课后多彩 助力成长
为了贯彻“双减”政策,学校把目光投到了课后,通过作业减负及课后服务提质,构建并完善了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和对课堂问题的答疑解惑。这一部分是课堂的延伸,配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作业,让学生不再出现“写完作业就该睡了”的情况,在高效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有效促进了“减量提质”。第二部分是学校开设的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特色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在课后打造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群。书法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歌课程让学生唱出别样的家乡情怀……让学生在多元的课程之中找到未来的道路。学校把体育运动作为学校众多课程的核心,不仅开设了“足球+”课程,还采取班级联赛、年级对抗赛、校级争冠赛的形式,以竞赛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学生驰骋于陕甘宁蒙晋的绿茵赛场,用汗水换来了奖杯。学校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孵化校园、榆林市“教体融合先进单位”。特色课程的开设,不仅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为学生的未来幸福蓄力。
学校并没有止步于培养兴趣特长的课后服务,还进一步地将其与阅读结合,推出了浸入式阅读,以达到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的目标。学校也为此构建出一个规范的体系——中高年级制定了“基础课程辅导+浸入式阅读+兴趣培养”的课程架构,一、二年级开设“兴趣+特长”的特色课程。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兴趣引导学生从碎片化阅读中解脱出来,实现“沉浸式”阅读,带领学生在“幸福阅读”中获得对世界、对现实、对人生的美好理解。
第二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课程,实现个性发展,让每一朵鲜花都顺利地绽放。
校外体验 持续成长
学校的“双减”工作逐渐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建设了主阵地位于校外的第三课堂——利用区内外研学教育和社会实践资源,全面加强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科学开展不同年龄段的校外课堂教育。
学校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为活动载体,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用双眼探寻文明,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心感悟情怀。在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精神和品质……
每次研学后,学校还会设置不同的学习环节和内容,把听、说、唱、读、写、思、展、评、绘有效融合在一起。校外校内相互配合,让研学的收获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合作、学会攻关、学会奉献担当。
第三课堂涵盖了德育活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旨在实现全方位育人。同时,提前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看、学、思中感悟生活,在练、行、践中陶冶情操。第三课堂的实施,给学校的“双减”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的全面发展道路,让每一朵鲜花都能更长久地盛开。
为每个平凡生命增添绚丽的色彩,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盛开。学校打造出“三个课堂”,以课堂为主,发展课后生活,让学生体验校外之美,乘着“双减”政策的清风,将阳光与甘露带到了每一名学子的身边,用灿烂的色彩装点他们美好的未来。
(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校长 王莹)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13日第7版
作者: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