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于教学常规。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日常教学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们从课堂、作业、考试、教研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深入课堂,关注个性发展
【资料图】
落实“双减”政策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课堂教学管理改革,从单一教学型关系走向多维教育型关系,从单一知识导向走向能力成长导向。
(一)思维提升,促进深度学习
我们着眼学生思维提升,以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如语文教师蔡欣君在课上提问:“为什么《西游记》中孙悟空要以猴为原型?”以此了解学生对原著的理解程度。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分析孙悟空如何由“猴性”随心所欲的自由,到头戴金箍时有拘束的自由,最后到“佛性”的自觉自由,引导学生挖掘孙悟空成长历程对自己的启迪: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控制自己膨胀的欲望,磨炼意志,修炼心性,从尊重规则下的自由到激发内心自觉,走向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好状态。这样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思维得到解放,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二)教学生成,改进课堂生态
教学生成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体现,师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在讲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了徐凝的《庐山瀑布》。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对比表现李白诗歌的境界高超,并用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来做印证。但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却认为徐凝的诗歌更好,而且从用字、虚实、境界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是课堂设计中没有预料到的,是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面对新情况,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一下子“活”了。
(三)注重体验,提升教学效能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生活,我们都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真实体验,以此提升教学的实际效能。地理教师刘璨为达成“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的课标要求,组织学生走进北碚缙云山和江津四屏镇开展野外研学活动,在活动中邀请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宝同教授和植物学专家吕瑜良教授进行指导。重庆一中有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5类25个课外实践活动基地,引导学生突破教室的局限,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技展览馆等,与自然对话、与专家交流、与社会同步,动手动脑,寓学于乐,在实践中深化认知。
二、深入作业,关注学习效果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主旨要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统筹作业管理,加强作业创新,逐渐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形态的作业开发体系。
(一)教师精细设计作业
组织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培训,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提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实现作业少而精。鼓励教师对教材练习或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调整、补充、自选、自编或改编作业,并针对教学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如在“小雪”节气即将到来的时候,重庆一中高一语文教师刘睿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找出5—10种植物,拼成一个或一组图案,写一段文字,独立创作或合作创作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创作出大量充满诗意精彩纷呈的作品。学生余悦表示,相比传统的语文作业,这样的作业充满创意又有趣味,需要学生运用想象力。
学校建立了作业集体教研制度,以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各学科作业由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牵头,组内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精选作业内容,科学设计作业形式,确保作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无效性、随意性作业。在作业教研中,我们根据不同班情、学情设计了基础型、巩固型、发展型、创新型等不同层次作业,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
“基础+个性”等多种模式分层作业。
(二)学生参与设计作业
在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看来,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亲身参与实践以及将所学知识教授给他人是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作业的设计意图和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班级共同设计作业、小组合作设计作业、个体自主设计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设计。从最开始的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到小组同学的合作设计,到最后的自主独立设计,学生的作业设计能力逐步提高,而且能够迁移应用,深化对知识点尤其重难点知识的把握。
(三)延伸拓展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学生学校学习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等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创新寒暑假作业,精心编制《重庆一中暑假生活》《重庆一中寒假生活》。在作业内容上,既有各学科的综合学习任务,也有关于节日文化、社会实践、创新探究、生活应用等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突出作业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在作业形式上,避免单一的书面作业,设计了“酿米酒/葡萄酒”生物劳动实践类作业、“游走书中景”亲子共读作业、“跟着爸妈去上班”职业体验类作业等,体现创新性、多样性、合作性。同时,我们进行学生寒暑假作业展示、交流、评比和宣传,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深入试题,关注考试方向
考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背景下,我们从评价理念、命题质量、教考学统一入手,重视评价育人功能,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
(一)领悟考核目标,凸显育人导向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试题的考核目标应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价值导向相一致,试题应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构建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为导向的命题框架。
(二)优化命题环节,提高试题质量
重庆一中日常教学管理试题命制有严格的流程。首先,在学校教务处组织下,选择责任心强、善于钻研的命题教师以及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科权威的教师组成命题小组,召开命题会,确定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其次,在试题命制阶段要求先编写双向细目表,再据此命制试题初稿,试题要求全部原创或改编;再次,召开审题会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保证试题方向正确,情境合理,问题设置科学;最后试卷定稿,进行答案编写、答题卡制作等工作。通过层层把关,以确保试题难度适当、区分度适中、题型题量科学合理,确保试题信度和效度。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大命题交流,组织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联合命题,提升教师的试题设计能力,提高试题的“含金量”。
(三)深化考试评价,促进考、教、学统一
一是做好试题评价。邀请学科命题专家,对学校试题命制立意、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估诊断,发挥试题评价对试题命制的监测和指导作用,进一步提升试题命制质量。二是优化课堂教学。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使教学能够直面真实问题和真实情境,更好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三是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予以科学性的指导,发挥考试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四、深入教研,关注教学策略
做好日常教研工作,开展更加精准、科学、高效的教研活动,是落实“双减”、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多年来,重庆一中构建了较完善的日常教学管理研究组织体系,致力于实现“人人在探索、课课有思考、组组在研究、全校有氛围”,推动学校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确保日常教研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着眼真实问题研究
日常教学教研需要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使之真正服务于教学。学校从“教”和“学”两个维度,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重庆一中特色的“六个为主”教学策略。
教师“教”的维度:备课活动,以研究学案为主;问题来源,以学生经验为主;教学启发,以发展思维为主;课堂互动,以生生交流为主;实做练习,以校本作业为主;教学效益,以过程评价为主。
学生“学”的维度:知识掌握,以构建联系为主;思维训练,以提出问题为主;过程体验,以实践经历为主;方法运用,以养成习惯为主;情感升华,以对话文本为主;价值取向,以关注生命为主。
这两个“六个为主”,正是学校对提升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成果,每一条都指向教学的核心与关键,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指向学生全面成长
一是深化学生学习因素评价的研究。学校探索建立了五个教学观测评价量表,分别是教学情境评价量表、有效提问评价量表、思维能力评价量表、文化发展评价量表、学习效果评价量表,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全程立体观测评价教学情况,同时通过评价结果转化与推广,保证教研与教学的高度一致性,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深化班级评价研究。推进班级学习评价,将学生纵向学习的全过程与横向发展的全要素整合起来,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三是深化榜样引领研究。学校每年举行榜样表彰,通过评选读书榜样、演讲榜样、担当榜样、习惯榜样等12项榜样,激发学生争当榜样的自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构建多维教研环境
学校积极拓展教学研究平台,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研环境。一是深化与高校合作。比如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定期开展交流研究活动,邀请苏童、舒婷、毕飞宇、欧阳江河等作家与学校教师、学生从不同维度对同一篇文章展开讨论,碰撞思维火花。二是加强与国内知名中学联合教研。比如与成都七中、杭州学军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学术研究等多种路径和方式,协同推进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三是推动教育帮扶引领。加强对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万盛四十九中等学校的帮扶指导,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天星桥中学、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等学校共建“重庆一中教育集团”,深化学校间教学研讨。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教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与英国威尔士Gower学院、荷兰Groevenbeek等学校,通过远程AI教研系统开展常态化教研,促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和学校教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廖治华 周鹊虹 王刚 作者单位均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人民教育》2022年第12期,原题为《“双减”背景下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效能提升》
作者:廖治华 周鹊虹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