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寻找消失的孩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9-25 09:39:33

冬至清晨,杨远送9岁的儿子杨莫上学,短短几分钟时间,孩子却在楼道凭空消失。警察发现杨莫曾在失踪前一刻潜入邻居家中,可疑的邻居却有着牢固的不在场证明,仿佛操控着一场魔术般的密室逃脱。孩子去哪儿了?


(相关资料图)

杨远夫妻俩于是开启了在单元楼里的“寻子之路”。线索扑朔迷离,人心难以琢磨,抽丝剥茧中,单元楼里几户家庭的秘密也随之揭开。悬疑推理的背后,是对当代家庭现状的深刻洞察。

这是一个孩子的离奇失踪,也是一个孩子试图逃离家庭的蓄谋“出走”。面对空荡的楼道和冷清的家,我们不禁反思,本该在一个个家庭里自由生长的孩子去哪儿了?如何去寻找孩子作为“孩子”最本真的模样?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对话了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消失的孩子》编剧秦海燕,和她一同探寻“消失”孩子的踪迹。

《消失的孩子》剧照

做多了怕多,做少了怕少,家长如何走出困局?

一个孩子的离奇消失,牵扯出数个复杂的家庭。杨莫本可以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自由快乐地长大,但只关心成绩的“虎妈”陶芳和步步妥协的“好脾气”爸爸杨远,却让杨莫在无形的“枷锁”中不堪重负,最终选择逃离。

许恩怀成绩优异,性格独立,然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只能每天坐在楼道里等待忙于工作常常晚归的父亲许安。优秀懂事的她羡慕的却是杨莫每天都有父母接送,有家人关心。

同样是“别人家孩子”的袁午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该有无比光明的未来,却因为从小父母“包办”一切,连基本的社交能力都没有。更是在母亲意外去世后陷入迷茫彻底颓废,最后走上了赌博的不归路。

在秦海燕的心里,这三个家庭的人物谱系正处于三个不同的“端点”。在一个极端上,站着袁午,家庭的控制让他成为了一个“巨婴”,彻底失去了长大的机会;另一个极端上,站着许恩怀,极度疏离的家庭关系逼迫她独自长大;中间的端点,站着杨莫一家,看似普通,却像极了自己或身边的每一个家庭。

“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一地鸡毛’,父母很累,孩子更累。父母做多了怕多,做少了怕少。” 秦海燕说道,“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对养孩子这件事情有所反思和思考。”

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理想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许需要兼顾多重角色,他们可以是心理营养师,也可以是学习引领师,可以是人生指导师,同时也是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等等。但究其根本,家庭教育的核心都应该落在孩子本身上,落在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

“我们可以选择路该怎么走,选择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 秦海燕说。

《消失的孩子》剧照

别让自以为是的爱把孩子越推越远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这恐怕是妈妈陶芳每天无数次拷问自己的问题。

经营一家化妆品店的陶芳每天都十分忙碌,虽然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但却安排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填满了杨莫的周末。她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对儿子好,却让孩子在她的付出里得不到丝毫喘息。

袁母更是把袁午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从小到大,袁午的吃穿住行都被她安排得妥妥帖帖,让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袁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袁午成为一个时常把“我妈说”挂在嘴边的“妈宝男”。上学时不会与同学相处,工作后不会与同事交流,就连相亲,都要和妈妈事先排练好才敢去。母亲意外去世后,他的生活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所措的袁午只能靠赌博来逃避现实,忘记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把“我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却以爱的名义一意孤行地做着伤害孩子的事。就像杨远在剧中自白的那样:“我自以为是的爱,还是把孩子越推越远。”

在进行剧本创作时,秦海燕也在有意识地探讨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问题。“虽然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爱和控制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在秦海燕看来,理想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有边界的,父母把孩子当作朋友,给孩子足够的爱,又充分尊重孩子,能够给孩子留有空间。

“舒适的关系是清爽的,痛苦的关系是黏腻的。” 秦海燕说,“父母千万不要用爱去‘绑架’孩子,毕竟未来的路他们只能通过自己去走,我们只需要提供能量,帮助孩子用童年的力量去治愈未来可能遇到的伤痛。”

《消失的孩子》剧照

爱是答案,但如何去爱是一种修行

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剧中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杨莫想要一个自由自在的周末,想要一只小狗,想要父母陪伴去郊外玩;许恩怀想要爸爸早点回家,想要爸爸也唠叨唠叨她,想要一个完整的家;而袁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小父母就早已为他准备好一切,他只会接受父母无条件的“给”,却根本没想过自己该怎么去“要”。

孩子的需求如何真正被“看见”,如何真正爱到“孩子需要处”,是作为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学会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要耐心去观察孩子的个性、喜好以及特质,尽量去鼓励和适应孩子的独特性。”在秦海燕看来,不管是杨莫还是袁午,家长们对于他们的评价标准都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恰恰泯灭了孩子作为不同个体的独特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 秦海燕认为,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因为“我”是“我”自己,“我”是独特的,而不是因为自己考了第一,才是值得被爱的。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如何“跑完马拉松”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重点。真正优秀的父母,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是否真正“看到”孩子、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去建立成就感和价值感。

“孩子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能否无条件去爱孩子呢?我们作为父母,确实需要反思。” 秦海燕说道,“爱是答案,但如何去爱更是一种修行。”(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标签: 评价标准 家庭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世界热讯:寻找消失的孩子

冬至清晨,杨远送9岁的儿子杨莫上学,短短几分钟时间,孩子却在楼道凭空消失。警察发现杨莫曾在失踪...更多

2022-09-25 09:39:33

世界快讯:贴近农耕生活享受劳动快乐

本报讯(记者史望颖通讯员江丹瑜)流汗、刺伤、破皮……尽管四肢酸痛,学生们却不叫苦,脸上洋溢着...更多

2022-09-24 08:25:18

全球要闻:进一步深化中德教育务实合作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记者焦新)今天,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京会见了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傅融,就进一步深...更多

2022-09-24 08:47:34

前沿热点:光盘行动 从我做起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蒙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在愉快用餐。该县教体局号召各学校开展“光盘行动、...更多

2022-09-24 08:44:04

焦点!善用系统方法促进提质增效

■局长谈“双减”临沂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市,也是一个教育大市,在校学生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 4,教...更多

2022-09-24 08:35:05

全球热门:深圳罗湖:“慧眼工程”为学生眼睛减负

“头端正,肩下沉,臂前靠,手八形……”随着“慧眼姿态操”三字口诀响起,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华丽...更多

2022-09-23 22:39:51

今日报丨秦雄:扎根乡村教育的“学者型教师”

他是湖北枣阳市熊集镇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扎根乡村一线30年,把生命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这片土地...更多

2022-09-23 22:34:54

天天热消息:学好红色知识 传承红色基因

9月23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芙蓉学校,党员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党的光辉历史和红色故事。近期,洞...更多

2022-09-23 22:31:47

天天观速讯丨山东省实验中学:开启“对话型教育”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魏海政通讯员高婕)“方奎明校长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认真回答了每...更多

2022-09-23 22:46:54

当前快报:13万人“围观”巴蜀小学国家级优秀教学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重庆9月23日讯(通讯员罗传艺记者唐琪)今天,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重庆...更多

2022-09-23 22: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