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25名同学组成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新闻中心“工小程”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重庆北碚区三圣镇天宫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他们将在当地开展关于乡村教育的调研,并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这是一场已持续六年的乡村教育观察接力。2017年暑假,重庆工程职院“工小程”实践团成员王妍,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前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开展乡村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回校后,王妍撰写的家访日记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些充满真情实感的家访日记,让我们意识到,让学生带着主题、带着思考深入乡村院坝对乡村教育进行调研观察,不仅是学生了解乡村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实践育人的一种方式。”该校党委宣传部学生新闻中心指导老师刘洪梅说。自此,每年暑期深入乡村院坝开展乡村教育调研观察,成为“工小程”实践团的传统。
随着实践团规模的逐渐扩大,调研观察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2018年暑假,实践团成员们前往四川达州市通川区旭坡村,开展了关于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形成了6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对于这份凝聚着团队成员心血的调研报告,团队成员胡立丹表示,希望引起社会更多有志者关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人文关怀,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调研观察的经验也通过总结分享会、调研报告、家访日记的形式接力传递到下一届“工小程”实践团成员手中。
2019年暑假,作为团队成员,牟天熠参加了前往四川省营山县晨钟村的乡村教育调研。16天里,他深入农户家访、与留守儿童聊天、为留守儿童上课,从一名学生变成了留守儿童口中的“知心大哥哥”。调研结束后,他把调研观察的经历融入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重庆巴南区百胜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在“双减”政策之下,乡村教育又将如何振兴?带着这样的问题,2022届“工小程”实践团成员在北碚区教委的支持下,来到北碚区偏远的乡镇——三圣镇天宫村。
连日来,“工小程”实践团的成员们沿着崎岖的乡村山路蜿蜒而行,走村入户,与村民们访谈交流。实践团成员杨子疆川快速地记录下所见所闻以及来自村民们的各种讲述。“我们都特别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要把宝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带回去,为下一步调研报告的撰写打下基础。”杨子疆川说。
重庆工程职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洪冲表示,组织学生深入乡村院坝调研观察乡村教育,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体验,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这堂课引导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调研观察中思考如何把个体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在重庆工程职院党委书记易俊看来,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源于乡村教育观察,但不限于乡村教育观察。今年暑期,学校组建了20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100余支“返家乡”社会实践团,千余名师生深入江津、北碚、奉节、万州、巫山、城口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当好学员、宣讲员和调研员,引导学生在深入乡村实践中找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答案。(中国教育报-在教育新闻网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钟世潋)
作者:胡航宇 钟世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