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一直以来,教育变革与发展都是全球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育的未来”报告中文版(《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与重塑教育的可能方向提出了行动建议。
(资料图)
未来世界需要怎样的知识能力结构?又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学校和社会如何在未来世界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中国教育新闻网采访了《教育3.0》作者、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顾远,同他一起展望教育发展、畅想未来教育。
未来的教育者
“教育者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助力成长”
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未来角色会发生怎样的转变?比起“教师”这个词,顾远更愿意用 “教育者”来表述。“未来,教育将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顾远说道,“会有更多的人作为教育者,在某个领域或某些方面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在合适的场景下,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之中。”而教育者的关键,便在于“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助力成长”。
在更加开放教育系统中,未来教育者的范畴扩大了,对教育者的能力要求也随之升级。“教师不是知识的‘二传手’,也不需要成为一个百科式的‘万事通’。”在顾远看来,未来教师的角色可以是多重的。教师可以是资源的组织者、问题的引导者,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激励者,可以是唤醒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渴望的导师,也可以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身特点、优势的教练。
“教师更像一个知识的‘策展人’,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资源和信息,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顾远说。
在未来多重角色的期待下,教师又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未来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能力,教师需要去寻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顾远认为,教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或设计新的教学形式上,而是要进一步拓展为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社会化学习的支撑产品或服务体系。
“学习能力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也是老师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顾远说道,“我们希望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自己就要先体验过。”
未来的教学
“好的教育应该尽早、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未来更加开放的系统中,教学中的设计和建构就变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学犹如调制一杯漂亮可口的鸡尾酒。”在顾远看来,“调酒”的节奏是跟随学习者一起发生的,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年龄、学习基础、心智能力和具体情境来“勾兑”的。而之所以要把“鸡尾酒”调制得“漂亮可口”,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应该尽早、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顾远说道,“要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实践并反思,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持久发展。”
当好奇心和创造力真正被激发后,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而老师此时需要做的只有一个动作——“扔石子”。“‘石子’扔得越到位越准确,就越能激发学生一波波自我思考的涟漪。” 在“涟漪”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需要老师通过课程的设计来持续推动和协助,一旦学生提高了能力,感受到了乐趣,产生了自我价值感,就会主动让“涟漪”持续发生,从而将其变成终身的习惯和持久的能力。
如何让“涟漪”的波动范围更广?对此,顾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鼓励学生提问,二是尽量克制直接给答案的冲动,三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丰富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当孩子问“为什么秋天叶子会掉”时,他是在问什么?当老师和家长克制自己给出“因为没有充足的水分、温度和阳光”这类“正确且直接”的答案,而是试图以“你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个”为引导,也许会得到“叶子掉了这些树就会冷啊”等令人惊喜的回答,并和孩子开启一场“天马行空”的思维之旅。这时候,一个问题就是一颗“石子”,恰到好处的落点则能够泛起更大的“涟漪”。
“我们要做的就是适时地提出好的问题,协助他们思考,让他们能更勇敢而自信地向前探索。”顾远说道,创造力需要充分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激发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未来的学习
“未来的学习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无论是教育者角色的转变还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其核心落点都在“学习”上。“未来的学习是社会化的学习。”顾远认为,在社会化的学习场景下,学习发生的场域就不只是学校教室,也不限于课堂的45分钟,而可以是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公园、森林、社区等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各种各样最合适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现实世界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和素材。
当“学习就在窗外,他人即是老师,世界成为教材”时,学习则以一种全方位的形式实现了向外的“社会化”和向里的“内化”。学习的内涵在逐步深化时,其外延的走向则更加趋于无边界。
“未来的学习是一场‘无限的游戏’。”顾远推荐了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James Carse)所写的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詹姆斯·卡斯在书里用“游戏”泛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有限的游戏”有清晰不变的规则以及评判输赢的标准,目的是决出胜负;而“无限的游戏”中,时间、空间和标准都是由游戏的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自身需求设定,且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其目的是不断地延续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各有所得,无所谓谁输谁赢。
“当学习不再由输赢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主导时,它就变成了一种共学、共赢、共创的人生历程,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成为终身学习者。”顾远说。在这个历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展现自己的优势,只要是以“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就永远不会在这场“无限的游戏”中出局。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曾在演讲中说:“好的教育,会令人坐立不安。它让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这就是教育的无限性,也让我们透过教育所建构的“无边界”场景,看到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作者:彭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