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概是我教育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我想起大香樟树上轰炸机一样飞起的麻雀,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叫得你心烦意乱;可一旦它们隐入树叶,瞬间悄无声息。
(资料图片)
没错,我说的是我那节语文课。只要我一开口讲课,下面就人声鼎沸,可只要我一闭嘴,教室里即刻无声无息。
我看着学生们,他们看着我。真要命,教室最后面还坐着一位来听课的记者。
几次三番,熬到下课铃响,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我无力地拿起课本,走出教室,试图到办公室去让自己静一静,那记者默默地跟在我后面,大概是为了安慰我,她说:“你的课结构挺好的。”我的心中一声哀号:这是我从教以来上得最烂的一节语文课了。
可我不明白,这些学生怎么会这样,老师讲课他们就讲话,老师不讲他们就瞬间鸦雀无声。全班如此默契,以致我根本没有办法辨别哪些人是讲闲话的,只觉得四处都是他们讲话的声音。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班级。
是我自讨苦吃,自己要求到乡村学校工作,又接了这个初二倒数第一的班级,是我太过于自信了。
我是他们的第四任班主任,第九任语文老师。经过这节课,我基本明白这两个数字的原因了。老师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不停讲闲话,没法静心上课。他们怎么就那么爱在课堂上讲话呢?
我安慰自己说:慢慢来吧,摸着石子过河,不能被学生带偏了节奏,先把自己想做的事做起来。
一封小信解开谜团
傍晚批改学生作业时,有一个本子作业下面有一段留言:
老师,你一定很难过接了我们这样的班级。其实,我们中很多人都是可怜的孩子,回家后黑灯瞎火的,根本没有大人,他们都去打工了。我们只要一回家,就没有一个讲话的人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么爱讲话的原因吧。今天是第一次见你,觉得你是个好老师。别放弃我们。
我心中震动不已。所有的沮丧和迷惑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冰山化水的柔软。的确,在我之前的人生经历和从教生涯中从未接触过这样一群孩子。“我崭新的教育生涯开始了。”我对自己说。
既然学生生活里缺少一个平和温暖的成年人的陪伴与倾听,既然是因为孤独寂寞而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话,那么我就来填补这个空缺吧。
过了几天,我拿着设计印制好的“家校之桥”来到教室,学生好奇地翻看着。左半边是一个大格子,最上面一行写着“于老师日记”,右半边上面记录着家庭作业,下面是一个小格子,给学生写“每日一记”。
大格子和小格子的设计是我有意为之。如果我只是要求学生写日记,势必被认为是作业让学生畏惧和敷衍。可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每天都洋洋洒洒写一大页日记与他们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当他们发现自己写日记的格子那么小,两三行字就能填满,这一大一小对比太鲜明,就不觉得写日记是负担了。看老师写的有趣,学生也被带了节奏,渐渐放开了拘谨,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气息。
自然也有只写了一个字或者三五个字的。没关系,日记本来就是表达心情的东西,有时候的心情还真的只能用一个“唉”字甚至是一个省略号来替代。我就在那一个字边上,嘻嘻哈哈东拉西扯,给格子填满了。
除了我,没有人可以翻阅这个本子,包括学生的家长。“我是你们唯一的读者哦。”此话一出,学生们惊讶不已,“你们都长大了,肯定会有点小心思呀,跟我说说没事,我可不是八卦婆,我还能替你们出出主意呀。我也是你们的诤友哦。”
我郑重地在黑板上写上“诤友”两个字,“可以欣赏你,可以鼓励你,可以倾听你,可以安慰你,可以警醒你,可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你们写什么我都喜欢”。
当日记越写越长,小格子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在记作业那一栏里继续写,再后来学生们开始在日记本里贴纸夹纸,我的语文课堂也变得收放自如起来。
我把你们的青春打包
小旭自小被父母送到爷爷奶奶处,父母外出打工,生活压力之下极少回家。在对我非常信任后,小旭在日记里写道:我第一次见到父母时,我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
难怪这个孩子学习基础很差,又敏感又内向,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要利用好日记留言,疏导孩子心中的委屈与酸楚。
“挣钱养家还是照顾孩子,确实是两难,你和父母都不容易。不过你为人很好,也在努力,我很欣赏你。”在这段留言中,我为小旭的父母做了解释,融释他们疏离的亲子关系。同时,在学习成绩之外,我看重小旭的人品,也勉励他努力,最重要的是表达了我对他的欣赏之情。
在我的观察中,一个人只要在人生中曾经有一个他信任的人对他说过“我欣赏你”这四个字,人生就会明亮开阔起来。我本人就是这四个字的受益者,当我做了老师以后,我也常常很郑重地对学生说“我欣赏你”。这四个字是一束温暖的光,能照亮自卑敏感的心房。
小雯在日记中说:“每天的‘每日一记’一篇一篇写下来,眼睛和心灵都好像更加明亮了。放学时看见幽暗的月光下独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的背影,想绘下来;过马路时听见前面母亲和儿子间关于长大后做牙医的谈话,想写下来;做作业时发现窗台上的虎皮兰长高了,想记下来……真的很谢谢于老师的‘每日一记’,令我们能够用心生活,用爱享受。”
我的办公室里有个小矮桌,学生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写完了自己手里的那一本日记,就放在小矮桌上堆叠起来,从旁边的箱子里拿出新的“家校之桥”继续写。渐渐地,旧本子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本子里都有学生嫌日记格子小而自己贴的纸,有时候叠高了,摇摇晃晃的,坍塌下来,师生一起嘻嘻哈哈捡起来重堆,也是一件乐事。
有时候,我看着这样几大叠师生日记,会有匪夷所思之感:500本,两年的日子,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文字传递着师生情感,悄无声息中,静静的深深的爱如流水,温润着彼此的心灵。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成绩蒸蒸日上,渐渐成为年级的领头羊。
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就坚持去做,累并快乐着,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在学生们毕业的那一天,每个人的桌子上放着任课老师买给他们的各种小零食。而我送给他们的毕业礼物,是每人一个礼品袋,系上红丝带,袋子里装的是每人将近十本的日记。
“很荣幸参与了你们的青春,现在我要退出来了,要去参与另一批少年人的青春。你们的青春我打包好了,今天还给你们,请带上它们,走好以后的人生路。”我说的时候,师生泪光盈盈。
这是属于我们的独特记忆。每当我看见香樟树上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时,总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我已经想不起这个班级曾经是怎样让我觉得苍白无力了。
当他们与我挥手告别,每个人怀抱着那一叠青春记忆,对着我微笑着说:“老师,我会回来看你的。”也许我们写的不是文字,而是师生走在青春里的日子,如此美好。
(于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人民教育》2022年第18期,原题为《我把你们的青春打包》
作者: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