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打通学段学科 优化创新教育生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1-12 08:32:11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解决如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需要把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学段的课程进行一体化的考虑和设计。


(资料图片)

南京市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早期创新人才选拔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人才培养缺乏多元化的机制,以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选拔人才方式和方法上缺少连通性等问题,从2016年起主动思考,深化中小幼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创新,推动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三全三课四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提供了新样态。

秉持“三全”理念,优化创新教育布局

南京市把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学段、融入到中小幼的全学科、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创了区域创新教育发展新局面。一是贯穿全学段,推动创新教育“不断线”。南京市着力构建符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特点的创新教育体系,设计了具有延续性的跨学段项目化系列课程,并注重幼小、小初、初高课程衔接,如机器人贯通课程、智能车研创课程、数字工坊课程等。从幼儿园创新启迪,到小学初步学习,到初中进阶研究,再到高中和职业教育深度创造研发,进而建立了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协同机制。二是融入全学科,促进创新教育“连成片”。通过定期组织“PBL+T”(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化学习)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式培训和菜单式自选课程,全市一万余名全学科教师参加培训,涵盖了语文、数学、信息、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2021年南京江北新区、建邺区入选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各学科教师利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开展“学科+”创新教育模式探索。三是渗透全过程,助力创新教育“形成面”。注重发挥中小学校“策源地”和师生“动力源”的作用,学校以学科教学、品德培养等方面为抓手,从管理、课程、课堂、评价、环境等各方面注入创新教育理念,持续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优化“三课”路径,打造创新教育载体

南京市注重把创新教育基地校作为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立项审核、区级配套监督、校级特色发展的三级联动机制,已建成5个区域创新中心和127所创新教育基地校。一是以创新课程为支撑,增强创新教育的系统性。南京市汇集市内丰富的高校专家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大课程体系。“十三五”以来,已成功孵化127个创新课程项目。其中,以信息化素养提升为主导的普及类课程已基本实现全市学校和各学段的全覆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举办“足不出户,一起玩转数字科技”创新教育系列直播课程,累计点击量近2亿次。二是以创新课题为突破,增强创新教育的引领性。南京市面向全区域,辐射中小学,融合多学科,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引领特色项目开展。在创建过程中,各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参与率达100%,目前已累计完成创新类市级及以上课题200余项。三是以创新课堂为阵地,增强创新教育的有效性。以全市创新教育基地校为主体,着力转变传统课堂的授课形式。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南京市有9个项目获评创新案例。

聚焦“四创”目标,激发创新教育活力

南京市聚焦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养成创新人格等“四创”目标,通过物态环境、创新活动、评价方式三元协同,大力提升创新教育的“软环境”,形成了中小学生参与创新、热爱创新的良好生态。一是打造更加优良的物态环境。“十三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教育。在全市统筹建设100个8种类型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基地的基础上,各创新教育基地校再建设机器人工作室和创客空间。各机器人工作室引进桌面激光雕刻机、数位机床、金属机器人等设备,设置体验、设计、加工等区域,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态环境。二是开展更加丰富的创新活动。积极组织全市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创客大赛等活动。2016年以来,南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与各类创新活动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此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为全市教师创造更多培训、观摩的机会。三是探索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南京市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素养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变革,在全省率先搭建起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数据平台。目前,南京市中小学师生在该平台的注册率达到100%,成功打通了市区校创新活动组织的壁垒,各中学、高校可通过平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进行了解和评估。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2日第3版

作者:潘东标

标签: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创新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世界热讯:打通学段学科 优化创新教育生态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解决如何...更多

2022-11-12 08:32:11

今日讯!树叶做衣裳 触摸大自然

1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开发区实验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加劳动实践,捡拾落叶,制作成环保树叶...更多

2022-11-12 08:48:23

环球快看点丨教育部部署2023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林焕新)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对做好2023年普通高...更多

2022-11-12 08:38:52

今日要闻!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大美校园半部电台起家、中央苏区诞生、长征路上办学、延安精神浸润,从江西瑞金军委无线电学校到...更多

2022-11-12 08:25:44

当前热议!青岛:发布教育督导问责15种文书格式范本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青岛11月11日讯(记者孙军)为规范教育督导问责工作程序,今天,山东省青...更多

2022-11-11 19:28:54

微资讯!宁波举行国际学生汉语口语大赛 传递对中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史望颖)“梁祝化蝶演绎着千古绝唱,范蠡与西施荡舟在钱湖之上…...更多

2022-11-11 19:47:02

世界热头条丨湖北竹山:校园小农场 师生劳作忙

11月10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黄栗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校园小农...更多

2022-11-11 19:46:28

每日快报!山东淄博: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促就

近年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紧贴社...更多

2022-11-11 19:44:32

焦点速讯:浙江长兴:技能工匠 竞逐国赛

11月1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技师学院,参赛选手参加3D打印工艺操作技能比赛。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更多

2022-11-11 19:37:41

全球观速讯丨安徽:创新机制为高校科研人员“松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方梦宇)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教育厅与省科技厅、...更多

2022-11-11 17: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