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宋艳)“书记、校长都要‘回归课堂’带头给学生上课,‘双减’形势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让教育一线干部更加重视课堂提质增效与教学改革。”现如今,山东省青岛沧口学校教育集团的李雅慧,不仅是党总支书记、校长,还承担了初中一个班语文教学任务。这缘于日前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提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小学书记、校长既要做‘好校长’更要当‘好老师’”的明文要求。
连日来,记者走进青岛市李沧区中小学了解到,各中小学中层及以上干部全部兼任主学科教学工作,书记、校长等干部纷纷拿着教案、听课本,走进教室上课、听评课。青岛市李沧区52所直属中小学共计56名书记、校长全部排出课表,逐一走上教室讲台。
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局长王晓光表示,中小学书记、校长全部“回归”一线教学,旨在发挥自身专业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树立教学为先、质量就是生命的鲜明导向,真正实现“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相关资料图)
“了解一线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掌握了课堂上的难点,对学校的决策和教学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校长李刚的专业领域是初中物理教学,除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外,他还要给学生上课,并与教师一同备课、一同研究新课标、一样批改学生作业。对全校教师来说,书记、校长承担教学任务,更是鼓励和引领。“校长都这么重视教育教学,日常工作那么繁忙,都能给学生认真上好课,作为一线教师,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和鼓舞。”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教师孙琳表示。
书记、校长不仅要到一线上课,该区还明文规定“每位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40节”。王晓光表示,中小学书记、校长大多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更有部分是省市名校长、拔尖人才等,参与一线教学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再整合再提升。
青岛第六十三中学校长范明星上学期共听课67节。他表示,通过一节完整的课堂,可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了解班级管理、教学集体备课等情况,“学期初听课可以促进教师的状态从假期尽快转到工作上来;学期中、学期末听课,可以关注到教师课堂的实效性,还能通过课堂,了解教师工作状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状态”。通过预约和推门听课,书记、校长总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及时跟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领导听课也带来教师成长的“干劲”。无论是听谁的课,整个教研组的教师都会动起来,帮助这名教师打磨课程,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新教师的成长就在磨合、历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
青岛书院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春蕊的另一身份是语文教师,每周要上8节语文课。作为书记和校长,她要统筹兼顾集团下3所小学的日常管理,虽然忙,但作为“青岛名师”的她为能重返自己深爱的讲台而兴奋自豪。“明显感到自己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大家同甘共苦,感同身受,交流更畅通,凝聚力更强了。”同时,她也坦言,“‘双肩挑’之后,担子较以往的确更重了,这也需要书记、校长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做好时间管理。”
王晓光告诉记者,全区中小学把教研和教学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校长、书记都将听课、评课和讲课工作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就像人们常说的“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校长、书记扎根一线,会更好地了解学生、体恤教师,紧紧咬住“品质课堂”建设不放松,真正实现教学和管理的齐步向前。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9日第2版
作者: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