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日前,不少应届毕业生在网络上反映,一些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多的实习次数或特定“大厂”的实习经历等。与此同时,一些自媒体炒作“实习越早越好、越多越好”,部分投机取巧人士借助“大厂内推”等实习推荐服务牟利,以致出现“付费实习”的现象。
主持人语
(资料图)
实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衔接着理论与应用、学习与工作,也衔接着梦想与现实。在实习过程中,高校有基于教育机构属性和高等教育标准化的原则与规范,单位有基于业务需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的考量,这些均与学生提升技能的现实诉求、学有所用的职业理想,乃至立业成家的人生规划交织在一起。那么,如何提升实习效果、铺就更加顺畅的成才之路,并在学生、学校、单位三方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吧!
实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两种声音。一些大学生反对“学校强制实习”,而在社交媒体中搜索“实习”又是另一番景象:各种实习信息汇总公众号、如何找到实习的经验帖以及各种各样的内推信息数量多、热度高。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是同一个问题:在个人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以学校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和组织方式的单一模式难以满足实习需求。如何匹配实习岗位供给与学生需求成为了提升实习实效的关键,亟须相关平台匹配供求、学校优化指导、就业市场规范运营、社会企业协同推进。
出于就业率等因素的考虑,一些学校倾向于对学生参与求职相关活动制定硬性规则,但学校能够获得的优质实习资源有限,也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此时高校就应“放手”,破除硬性限制,让学生各展所长。
目前,一些头部招聘平台已经为实习招聘构建起运营模式较为成熟的渠道。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与反馈机制,岗位供给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常常出现待遇与要求名不副实的情况。另外,很多优质招聘信息渠道分散,也显示出招聘平台聚合力仍然不足,没能担当起实习招聘的主力渠道。
同时,大部分实习处于主流工作形式之外,仍然缺少正规招聘流程和制度保障。因此,建设以供求为中心的市场化实习招聘体系,仍需国家、企业和社会等外部力量进行规范、给予支持,多方合力让优质岗位到达学生,以高质量实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2日第2版
作者:阚思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