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学习进取的关键。课堂教学旨在使学生不断完成“生疑、质疑、释疑”的认知过程。
生疑。所谓生疑,是指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对课文进行定向的质疑活动。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生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如果只搞“一言堂”“满堂灌”,时间久了,养成一种“你讲我听”的习惯,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适当“制造”矛盾,引起辩论,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产生旺盛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冷眼相待,要从关怀和引导着手,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层次科学地设疑,引导他们产生疑问,告诉他们不要怕说错,勇敢发言展示自己。
质疑。质疑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善问,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感,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质疑,即使问错了,也不要指责和批评,而是要循循善诱,在不断的提问和解答中,逐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把质疑当作学习的一项基本功,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
同时,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和教学相长的观念,欢迎质疑、鼓励质疑。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抱着坦诚虚心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和深邃的见识!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追求的境界。
释疑。释疑的方法非常重要。古人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而不是拉着学生,要激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要启发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答案灌输给学生。怎样才能科学地解疑释惑呢?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疑难所在,抓住问题的实质,提出诱导性的反问,引导学生思考,将“难”引向“易”,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当学生很想把问题弄清楚但又弄不清楚,或者心里明白但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桥铺路;当学生对问题懵懵懂懂、茫无所知时,教师应及时指点迷津,指引思考方向;当学生对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抓住矛盾焦点,画龙点睛地点拨思路进行启发。这样通过师生释疑互动,层层分析,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一下子豁然开朗时,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教学过程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准确、巧妙、科学地利用好这一过程,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生长。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中心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09日第9版
作者:吴学书 张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