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该如何构建?肯定不能脱离学情。
如今的中职生,大多是中考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的学生。2021年秋,我们专门对全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如下信息:
一是80%以上的学生是农村留守少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寄宿在亲戚或老师家里。有超过13%的学生父母离异,他们只能生活在单亲或重组家庭。学生缺少父母陪伴,就失去了教育最关键的一环——情感教育,他们非常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关爱。
(资料图)
二是父母学历普遍偏低。61%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有的是肄业),还有21%的父母只有小学学历甚至是文盲,二者相加,约82%的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
三是父母主要是农民、打工者或个体工商户等。调查显示,只有8.52%的家长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公务员。
上述信息反映出,进入职校读书的学生基本属于平民阶层,所以今天的中职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还可以理解为平民教育、民生教育或“兜底”教育。
那么,中职生又有哪些行为和心理特征呢?
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主动性,对未来缺少规划,处于迷茫状态。他们比较懒散,缺乏自制力。如果没有人引导和催促,他们可以一直待在床上玩手机。大多数学生字迹潦草,错字连篇。我曾随机让4个学生当堂听写《沁园春·长沙》中的5个词语,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全写对。他们写作业很拖沓,不催不做,催急了甚至抄袭,一个班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不到50%。
他们还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阅读碎片化,不能完整地阅读一篇比较长的文章,甚至不能耐着性子把一篇文章读完。有时即使能够读完,也不能准确清楚地说出文章所写的内容,无法归纳总结并表达出来;二是思维简单化,无法完成复杂的思维活动,不能重构或重建知识系统,缺乏联想和想象,缺乏深度思考;三是缺乏知识性记忆,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完全丧失对知识的记忆力,上节课讲的内容下节课一问三不知;四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这可能与现代家庭人口减少、电子设备兴起有关,也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关;五是缺乏自信,对自己有多大能力、未来能干什么缺乏基本的认知。
不过,积极的信号是,学生普遍具有想要获得认可的强烈愿望。根据观察,如果学生一旦有机会展示并获得成功,得到同学或老师的赞扬,他们学习的劲头会更足,表现力会更强,学习的动力也会得到提升。比如,学生碰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但也希望老师能给他们“回礼”,这样他们会很高兴。他们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甚至愿意逃离课堂,兴致勃勃地在集体活动(如志愿者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喜欢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基于上述学情,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我认为:中职课堂应该从重拾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开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知识有用、训练有效、过程有趣的生本、生成、生活和生命课堂。
一是要帮助学生重拾自信。重拾信心需要榜样的力量,要通过中职生成才的案例,激发学生“努力一定会有希望”的信念;要介绍国家教育政策和人才发展潜能,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并经常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共育;对学生所犯错误要谨慎批评,走进学生心灵,寻找问题的症结,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千万不要轻易给学生贴标签。
二是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写字训练。许多教师会忽视这个问题,认为其无关紧要。但也有人强调,“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写流利,做到书面整洁、布局合理。通过写字,还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力。教师要监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拖拉拉。课上布置的作业课上完成,防止因赶作业而抄作业。其实,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品质。
三是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教师要尊重人的记忆规律,充分利用好课前5分钟,抓好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内容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教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
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中职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弱,教师要组织成立学习小组,通过“自我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合作精神,消除交流恐惧感,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生成。其实社会分工越细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重要。开展社团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展示技能、增进友谊、合作成长的途径之一。
五是要尊重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义在于工学交替,一边学理论,一边练技能,可先学后练,也可先练后提(提炼知识),在训练中获得知识。就如同学习驾驶,其实我们都知道,驾驶不是单纯学理论学会的,主要是靠练习和体验学会的。但现在许多中职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入睡,这样的课堂是无效、无趣和无奈的。
六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剪裁。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编写者的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重难点,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和学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情况创设适宜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桃子,而不是跳起来什么都得不到,也不是坐着就能摘到。一堂课的内容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一堂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学了多少、练了多少、获得了多少。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监利市职教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1日第14版
作者: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