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基础教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制度,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因其评价的是“学科考试难以考出、纸笔测试难以表达”的综合素质,在操作层面面临许多困难。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通过“四个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课程实施两张皮、评价办法难以操作等问题,较好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实施相结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五育”并举等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应该也必须是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为此,德润学校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融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制定了课程学分管理办法,课程评价结果全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如,“学业水平”评价,主要看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类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等修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学期初,学校统一部署,各学科教师整体规划学期课程,形成学期课程纲要,在课程纲要中,要求教师对课程评价作出详细规划,包括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习惯和方法等,有利于帮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以终为始的学期课程设计,突出目标导向,不仅对学生发挥了良好的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又如,“艺术素养”“身心健康”除评价学生参加戏剧、舞蹈、书法、运动会、艺术节等艺体活动情况外,重点考查学生艺术、体育课程修习情况。德润学校的艺体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校本化后的艺体课程除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外,音乐方面还强化歌唱、巴乌、吉他弹奏、名曲欣赏等模块,体育则重点强化篮球、排球和花样跳绳等模块。所有模块课程修习情况都纳入评价。
为增加课程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学校开设了1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特长进行自主选择,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一门选修课程的修习,选修课程修习情况,按照学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每学年学校会调适优化课程门类设置,以期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
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实施的无缝隙对接,一方面,将学生在学校各门课程的学习形成“教、学、评一致的闭环”,有助于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与研究,学校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多出来的一件事,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评价环节,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减轻了师生的评价负担,有效保证了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落实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量性评价难以反映出学生全部的成长过程,特别是难以表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学校通过质性评价描述量性评价无法表达的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期初,育人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个人档案、行动计划,将个人兴趣爱好、行动计划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通过树立目标、制定计划,明确自己现阶段的努力方向和行动重点。学期中,成长导师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对参与的重大活动、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实记录。为规范写实记录,学校设计了《德润学校学生重大活动(关键事件)写实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活动或事件过程,并描述自己的收获与感悟,由教师进行评价。学期末,学生个人参照自己的写实记录和实际收获,完成写实性总结报告,小组同伴、导师、家长分别完成相应的写实性评价报告。
写实性评价较好地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个孩子体会到同伴、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理解,从而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教师看到的不再是学生一张张测试卷,给到学生和家长的也不再是一个个干巴巴的分数或等级,而是学业水平等级+个性化写实评语,实现了由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全面规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综合素质评价的条目不在于量多,关键要突出重点。学校力求做到让评价内容突出主要矛盾,不面面俱到,重在针对性和适切性。避免因评价条目过多过细捆绑学生手脚,压制孩子们鲜活生命生动活泼的成长,也减轻不必要的评价负担。
如思想品德评价,鉴于思想品德具有不稳定性、内隐性和个人独特性,评价难度大、敏感性强等特点,考虑到初中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学校对思想品德只进行质性评价。为规范学生品德行为,学校将日常规范管理中的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以月度文明学生和文明小组评选的方式呈现。同时,用“正向评价量表”来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量表使用方法是,班主任每周利用班会时间指导学生对照《德润学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量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间周进行同伴评价,同伴间相互肯定优点,指明不足。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均不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只用于引导教育。同时,育人导师每月与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谈话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
如身心健康评价,学生身心健康涉及方方面面,指标有很多,学校只把视力变化、体重/身高、肺活量三个指标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主要矛盾,引导学生和家长高度重视用眼卫生、体重控制以及体能锻炼。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因其敏感、不宜量化操作,学校将其作为质性评价内容,重在引导与激励,不进行量化评价。
学校在学生课堂学习任务单的最后设计了学后反思板块(见表1),引导学生每节课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叩问,这些问题言简意赅,条目不多但直指学习力核心,不断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无论单纯的主观评价还是单纯的客观评价,都无法全面呈现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学校坚持在量性评价中保留主观评价并占有一定比例。同时,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尽量加大客观评价占比,使评价越来越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例如,学期评价中的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维度均采用“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主观评价占25%(5分/20分),客观评价占75%(15分/20分);劳动与社会实践则全部采用客观评价方式。
主观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方法、意志力与持久性等品质,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评价标准与学生正向评价量表中相关维度的指标完全一致,每条评价标准设置“完全做到”“基本做到”“一般”“基本做不到”“完全做不到”五个层次,分别对应5分—1分。例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维度主观评价量表(见表2)。
主观评价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由班级评价小组依据该维度主观评价标准对全班学生逐一评价。学校特别关注了主观评价操作过程的公平性,班级评价小组于评价前临时组建,由相关维度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包括任课教师在内,学业水平评价小组15至17人,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等维度评价小组7至9人。
客观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客观记录学生取得实际成绩或客观数据,按比例折算计入相关维度即可。如身心健康,客观评价包括学生的体质监测结果、模块课和体质检测成绩按比例折算。如:小刚,体质监测结果、模块课和体质检测成绩三项按照比例折算共得分14.5分(满分15分),主观评价4.8分(满分5分),则小刚身体健康维度评价结果为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结果=19.3分(满分20分)。
学生得出各维度成绩后,按照潍坊市的相关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等级化处理,从高到低按照30%A、50%B、严格控制D的原则划分每个学生各维度的等级。各个维度的评价标准都印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上,日常用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期中进行试评价,期末进行正式评价。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客观评价结果占总分的85%以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评价的客观公平。
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为导向,顶层规划课程体系,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实施相结合”,实现“‘五育’并举、融通发展”;通过“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导师的作用,帮助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营造理解、尊重、和谐的成长环境;通过“全面规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评价的导向性更加鲜明,同时减轻了教师评价的负担;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力求实现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四个结合”让综合素质评价更加真实高效,从根本上带来了教师的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静、庄春荣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崔秀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