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经历过新冠疫情席卷的神州大地,2023年兔年春节人们过得怎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校长讲座教授贾建民、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和博士生袁韵、香港大学副教授贾轼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再次开展春节幸福感与新冠感染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研究团队于2022年12月下旬和2023年春节假期后在Credamo调研平台对3000多位民众开展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276份,样本来自全国249个城市,年龄段以20-50岁、有春节探亲需要的群体为主,覆盖各类社会群体与收入阶层。
调查显示,兔年春节期间,民众“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与“就地过年”的春节幸福感分别为5.79和5.30,介于“比较开心”与“开心”之间(1为最低值,7为最高值);总体上,“比较开心”以上人群占比为83.1%。特别地,“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民众的春节幸福感与去年(5.51)相比有显著性提升。
疫情之后,人们的春节出行意愿提升。调查显示,今年春节选择“就地过年”的人群占比为63.5%,显著低于2022年的76.06%。春节前的调查显示,倾向“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的人群要比“就地过年”的人群在平日的压力感更大、生活满意度较低。春节假期过后,前者通过春节返乡探亲或旅行的方式提升了春节幸福感,减少了上述差距。
人们的春节出行计划中,98.17%为探望父母和老人,22.23%为探望孩子和配偶,49.48%为探望其他亲朋好友,12.35%为旅游度假。调查显示,春节期间选择旅游度假的群体的春节幸福感最高(5.98)。
模型分析显示,春节期间,人们与亲人团聚、朋友聚会是提升春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在春节期间,与“就地过年”的人群相比,“返乡探亲过年”的人群与亲人团聚对春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更强;同时,观看央视春节晚会更加显著地提升“就地过年”人群的幸福感。此外,新冠疫苗剂数与春节幸福感正相关,剂数接种越多的民众其春节幸福感越高,尤其是接种4针以上的群体。
在春节假期,除夕是过年气氛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一天。85.3%的受调人群表示在除夕这天比平日更加愉悦,而从初一到初四,该比例分别下降为77.6%、62.5%、43.9%、30.2%,到初七仅为9.6%。
经历过2022年最后一波全国性疫情之后,疫情感知风险和防护行为不再是影响人们春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感染与未感染群体在疫情感知风险、感知压力、以及春节幸福感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反已感染人群的防护行为更少、日常活动和旅游更多。感染人群中有26.7%的民众表示今年有海外旅游计划,而非感染人群中的比例为17.2%。
在近期这波突发的全国性疫情中,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生活与工作迎来巨大挑战。两期调查的配对检验分析显示,随着自身感染经历和疫情局势的消逝,民众的感知风险已经从高峰时期的5.39回落到4.64,显著降低14.0%;与疫情高峰时期相比,防护行为(包括带口罩、社交距离、洗手等)平均减少10.5%;疫情对于民众心理情绪的困扰程度减少48.7%;民众的感知压力降低10.8%;人们的社交、聚会、购物、餐馆等日常行为恢复57.3%,旅游活动增加64.2%;民众的生活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4.2%)。
调查显示,很多民众至今仍然对新冠病毒感染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仍然有58.4%的受调人群比较担心自己可能感染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69.3%比较担心家人可能再次感染。75.2%的受调人群计划今年继续接种新冠疫苗,45.2%的人考虑在半年内接种。继续接种新冠疫苗,提升民众的抗体水平势必成为今后防疫的主要手段。
过去3年,我国政府付出巨大的代价守卫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为人民撑起疫情防护的“保护伞”。因时因势,国家不断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2022年末,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再度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局势,实现常态化、开放性管理,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让全国民众顺利度过最后这波疫情。伴随人民心理状态和日常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中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国际交流合作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经历过疫情磨难的人民,收获到一个更加幸福的兔年春节。(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焦小新 通讯员马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