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岭南特色突出。假期,我们以“与讲古大师约会,探索佛山年味”为主题开展假期活动,并邀请“讲古佬”、市级粤语讲古传承人彭豪志担任活动顾问。
【资料图】
活动伊始,彭豪志以“讲古说书”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过年风俗。“油镬一开,好事自然来!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讲古佬”声情并茂的演绎,令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知道了粤语中的“油角”是广东人必备的年货,它的谐音是“入阁”,祈愿人生有所成就、喜事多多。除了“开油镬”,家家户户还要写春联、贴福字,亦即“挥春”,当地人说成“威春”,寓意来年福运双全。过年前,最忙碌的是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她们从市场买来萝卜、腊肉制作蒸糕,一家人齐心协力,祈求“步步高升”。
讲完年俗故事,“讲古佬”又带孩子们去拜访饼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余兆基大师。余大师给孩子们介绍饼印制作的原理与技巧,然后教孩子们动手操作。
在余大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将提前制作好的糯米粉皮和豆沙馅放进刻好的饼印中。压实、倒扣,“啪”一下,水晶饼就成型了。看到自己制作的水晶饼,孩子们都很兴奋。“原来以前过节吃的水晶饼是这样做出来的!”
紧接着,在余大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拿一个个圆形糥米粉皮,放上花生、芝麻、椰丝等馅料,对折粉皮,揉、擀、压、勾边,一通操作下来,油角包好了。孩子们拿着自己包的油角喜笑颜开。
最后,余大师把包好的油角放入热油锅里,随即耳边响起“噼噼啪啪”的声音。此时,孩子们更明白了“讲古佬”所说的“油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寓意:生活就像滚烫的油镬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孩子们听故事、刻饼印、揉面团、包馅料、捻油角边、炸油角……每一道程序都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假期活动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以听、说、读、写、看、做的形式,享受着特有的广府年味。
孩子们还穿梭在佛山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逐渐消逝的年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这里处处都是桑基鱼塘、蔗基鱼塘。这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通过搜索了解到,在2000年前,岭南人就利用珠江口地区高温多雨、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创造和发展了极具珠三角地域特点的农耕系统。
就此,孩子们就南北方鱼塘构建的不同展开了“激烈”辩论。他们因此对农耕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确定以此作为研究主题。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调查问卷;有的负责问题整理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将文字、数据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孩子们通力合作,脚踏实地、认真思考、自信表达,学习从而真实发生。
时代在前进,传统的假期活动正在被取代,孩子们在行走过程中,发现新事物,探索新知识,丰富了假期活动的内涵,学会了主动学习,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适应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华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12版
作者:何粤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