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附近的大路两旁有桐花盛开,丽日当空下,白茫茫的一大片,像席慕蓉所说,“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原来,又是一年桐花万里的清明呢!
阳光普照,天朗气清,与往年细雨纷纷的清明比起来,总觉得有些微微的怪异。大约这样一个节日,总需要一场湿雨,才能使那些深藏的哀愁更有流露的理由吧。
(相关资料图)
叔叔驱车,带着婶婶和我们赶回老家。路途上,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长发飞舞,高中生模样,捧了一大束新鲜的黄菊;也有中年男子,一手提了竹篮,篮里盛满香烛、酒水、纸钱、水果等祭拜之物,一手牵着年幼的孩子,行走在青草盈盈的田陌之上;也碰上一支浩大的出殡队伍,后辈儿女麻衣披身,伴着灵柩缓缓而行。后座的婶婶迅速捂住幼弟的眼睛说道:“别看,别看。”我亦慢慢合眼,遁入黑暗,只余哀乐声声从车旁、从耳边过去。
我始终觉得,生死都是人生大事。造物主赋予人们生活的权利,也要给予人们一个最终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生活,珍惜每个难忘的时刻,让生命更加充盈,让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兴致好的时候做饭、浇花,却许久没有碰手工,一盒子琉璃彩珠只剩几颗孤零零待在箱子里。许是对繁杂的工作起了倦怠之心,便勾起了藏在内心的那些思绪,然后就会想起许多年前,那些踏遍山川河海也不知疲倦的少女时光。锡林郭勒的大雪、长江以北的鲜花、闽南的海风、古镇的太阳……全都是恣意挥洒的青春。而今,家庭、工作、孩子终究缓缓消磨了些许激情,极累之时便斜卧在房间的书柜前,随手抽本书只当消遣。
迷恋一档几年前的节目《见字如面》,被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到流泪。林觉民,一心追求民主革命,100多年前24岁的他在狱中写下诀别书,满腔热血却又缠绵悱恻,然后从容赴死。风雨飘摇的时代,那样的青年烈士又何止林觉民一人?他们抛却一切,一心想要换来民主和自由,哪怕身首异处也浇不灭心中革命的火苗。
《与妻书》中,林觉民叫妻子陈意映莫要哀思,然而又怎能没有哀思?曾经那样心意相通的爱人,看到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一定会簌簌落泪、咽不成声吧。两年后,悲痛过度的陈意映也随之而去了。
清明前夕,我所在的学校组织学生赴当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学生穿着校服,胸前系着鲜红的红领巾,将一束束菊花郑重地放在纪念碑前。我和他们一起鞠躬、一起默哀——如今这美好的岁月,是曾经多少“林觉民”心里的愿景啊。
老家院里的后山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硝烟四起。坟茔面前,扫墓的老人仔细嘱咐孩子要认真磕头行礼,也许还会默默祈祷祖先护佑子孙,那种严肃的仪式感正是这个节日该有的样子。
青梅将熟,李子如豆,桃花逝去,逐渐化为一颗颗诱人的青桃。待到夏至,便能尝到酸甜的滋味。田野里,采摘艾草的妇人满载而归;母亲带着小侄女采了新鲜的野菜回来;邻家传来热闹的交谈声;虫声嘹亮,狗在低吠,处处是清明的气氛。
四月的风缓缓吹,这个万物洁净而明亮的节气适合踏青。巍巍青山之上,无边天宇之下,一定会觉得生活总是充满无限希望。我又想起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愿清明时节,白日有人相护周全,入夜有爱相伴安眠。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上犹县第五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16版
作者:肖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