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资料图片)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工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核心。
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核心
教育系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要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这项核心工作。
1.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和极为复杂性
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持续疲弱、局部地区冲突加剧、信息化智能化纵深发展、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趋增的大背景下,国际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与舆论战争日益激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牢牢掌握住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教育系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教育系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成为各种文化与复杂思潮融汇、聚集之地。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在校园内交融、交锋,境内外敌对势力在校内同我们争夺人心、争夺师生,呈现出形势日趋复杂、斗争日益激烈的状态。教育系统只有坚持把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才能占领这个重要领域,守好这个前沿阵地。
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既事关当下,更加塑造未来。敌对势力的渗透往往首先选定的就是教育系统,是校园。同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在教育系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多的知识分子在教育系统,社会上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大都是从教育战线走出去的。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性在于,它既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既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既生产理论又消费理论,既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有时,这种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意识形态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具有累积性、潜移默化性、不易察觉性,更加需要提高警惕,牢牢抓住,时刻不能放松。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教育自信,确保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为新时代牢牢把握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法宝。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极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活跃,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斗争的形式更加隐蔽和剧烈。教育系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的全面准确客观的研判。
坚持普遍联系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强化全局观念,注重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成长与发展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即学校来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从教育的主体上来看,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为指导,强化全局观念,注重统筹谋划、顶层设计。
坚持事物永恒运动和矛盾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增强实践认识,保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以发展、运动和变化的眼光把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顺序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具有阶段性;另外,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外部的形势也是千变万化、变动不居的。因此,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一成不变、单一僵化,而是既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并适应教育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和要求。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这是一条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科学之路,也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它为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走向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体现到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课程中。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教育文化传统、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教育实践与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回溯历史,中国有着2000多年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有着世界上最为博大精深的优秀教育思想,尊师重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一系列优秀教育理念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教育无可替代的辉煌贡献,是世界教育文明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的坚实后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审议和推动下,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基本制度,如《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这些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和实施的重大教育基本制度,有力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建立健全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科学体系,提升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人才资源和学科专业优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系统阐释,着力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解决时代和实践对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的研究优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及时将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和政府决策参考。要鼓励各地各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建立相关研究平台,深入开展专题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研究阐释的燎原之势。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3.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科学体系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科学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切实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做好新时代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多方参与、人人尽责、协同推进的意识形态工作强大合力。一是加强党政协同,学校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打造出信息互通顺畅、集中研判及时、协同应对迅速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三是加强分工负责,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夯实分工负责这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下沉到基层单位和具体个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硬落实。四是加强分类指导,将高校作为重点,带动中小学结合学生特点和工作实际抓好学习贯彻,通过宣讲会、座谈会、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和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师生主动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制度,包括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制度,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形势和重大舆情定期研判、报告及应对制度,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制度和责任追查制度等。夯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促进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做严、做硬,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提升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及时传达精神,准确领会思想精髓、核心要义。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迅速传达学习,对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作出安排。同时,开展深入细致的宣讲活动。要建设一支由思政课教师、宣传骨干、辅导员骨干等组成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围绕破解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教育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深刻认识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多元化、常态化,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努力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深入挖掘报道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引导,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叠加、相互融合、纵深发展,着力打造教育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教育系统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教育系统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巩固壮大教育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优先关注课题(项目编号:BDEA1903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自主课题“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檀慧玲,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原载2023年第7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檀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