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通辽总支副主委、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建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积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国家统编教材就是我们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沟通才能让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才能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向世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玉龙:建议增加边境县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教师编制,继续加大对边境县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减免边境县直过民族及城镇低收入家庭幼儿保教费的相关政策,对边境县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等。
全国政协委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县域中学发展困境,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县域中学帮扶工作,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规范高中招生录取机制、保证教育投入机会均等,促进县域中学与城区普通高中整体协调发展,实现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提高良性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变“双轨制”为“单轨制”,由县级财政投入办学。二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变城镇学校不断从乡村学校抽取优秀教师,为城镇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反哺、支持乡村学校。三是在办学标准上,变城乡学校统一办学条件标准为在经费、师资、设施配备上进一步向乡镇学校倾斜。四是在办学体制上,变“以城带乡”为“城乡一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自主管理中心主任潘晓慧:建议地方教师流动轮岗带动薄弱学校师资。首先要加强地方师范院校乡村教师培养。其次,要给地方教师减负,让他们把时间用于钻研教材教法,提升教学质量。再次,要通过流动轮岗的方式,地方师范院校跟地方的中小学进行合作,采用“U-G-S”(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提升最基层的中小学师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建议稳定教师队伍,持续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一是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落实县乡校三级培训体系等。二是稳定教师队伍,落实保障长效机制。制定教师奖励性补贴发放办法;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等,让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建议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返乡就地安置工作,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二是提高准入门槛、鼓励现有师资进行继续教育,严禁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中借调教师从事非教育工作等政策,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三是建议“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国培计划”行动力度,把偏远落后地区和薄弱地区的乡村教育作为国家投入的重点。
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李莉娟:建议加大师范生培养力度,助力“双减”政策更好落地。一是强化“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情怀、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等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增加授课课时。三是持续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人志愿从事教师行业。四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让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形成以引导、培育先进教育理念为主的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五是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将地方院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安排到当地中小学任教。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建议加强非学科培训监管,防止音体美教育应试化成为新负担。一是加强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防止其将经营压力从学科类转向非学科类。二是持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合理控制音体美课程在基础教育总课程中的占比。三是允许不发达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音体美评价选项,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和实际,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学生。四是持续改变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针对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提出五个建议,营造更加健康、更加多样、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一是推进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三是推进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四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加强公共教育供给和利用,丰富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杏玲:建议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问题,帮助其尽快做出困难,步入良性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薄弱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张杰:建议加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力度,在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年度投入与在校生数量比例平衡。建议推动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民族地区产业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半数之多,是中西部全面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没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就无法全面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建议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成效转化为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走出一条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具有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建议高校主动与中西部地区“结对子”,本科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开设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要实现招生专业全覆盖,加大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指标支持力度,鼓励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就业创业。
(来源: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日报、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民族时报等)(《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4期)
作者:徐杨